勾取小物品
找一塊不用的舊布和一小塊棉花,將棉花包在布塊裏麵,在布塊上挖一個小洞,能讓寶寶的拇指自由伸進去為宜。
在寶寶的注視下,媽媽先用小指頭伸進小洞勾出一點棉花,用誇張的語氣告訴寶寶:“哇,勾出來了,多好玩呀!”鼓勵寶寶用示指深入洞內鉤取棉花,寶寶會很好奇地在小洞裏麵探索,當他勾出棉花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誇獎。如果家裏有舊棉衣,可以讓寶寶用示指從破口伸進去勾出一些棉花。還可以讓寶寶在有破洞的塑料袋裏勾取豆子、細繩子、小圓環等小物品。
經常讓寶寶在小洞裏麵勾取小物品,可以充分發揮寶寶示指的功能,鍛煉示指的靈活性,同時也鍛煉了寶寶的大動作能力。
5 寶寶語言能力培養
寶寶在這個時期的語言能力特點是能有意識地並正確地發出相應的字音,以表示一個動作:如一個人,如“姨”;或一件物,如“狗”等。此外,寶寶開始出現說一些難懂的話。能說一句由2~3個字組成的話,但說得含糊不清;還會表演兩個幼兒遊戲。當媽媽說“歡迎”“再見”或“躲貓貓”時,寶寶會用動作表演2個以上。
練習再見
爸爸媽媽把寶寶抱在自己的膝蓋上和另一個人說一會兒話之後,爸爸媽媽一邊往外走,一邊說:“再見”。這時要走的人不但要讓寶寶擺手和爸爸媽媽說“再見”,而且自己也要說“再見”,讓寶寶也模仿說“再見”。這類禮貌用語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寶寶反複訓練。
學習用品及動作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通過學習和訓練讓寶寶懂得“給我”、“拿來”、“放下”、“開開”和“關上”的含義,並要懂得什麼是“蘋果”“餅幹”“衣服”等食品和用品的意思。
6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通常,9個月的寶寶對陌生的成人普遍有怯生、不敢接近的現象,但他們比較容易接受與自己同齡的陌生小夥伴。
因此,爸爸媽媽應陪寶寶多與小朋友交往,讓寶寶積累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同時也可以教寶寶應該怎樣懂禮貌。
握握手,交朋友
為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和同齡寶寶接觸。通過以下方式,訓練他和同伴相處的能力。
歡迎歡迎
當與小朋友相互見麵時,讓寶寶對小夥伴點點頭或者拍拍手來表示歡迎對方。
握握手
在剛與小朋友見麵後,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兩個寶寶相互握握手,以示友好。
謝謝
引導寶寶們相互交換自己的玩具,並讓他們點點頭,以示謝意。
一起玩耍
讓寶寶們一起在地毯上或床上互相追逐,嬉鬧。
再見
與小夥伴們分手時,讓寶寶揮揮手,表示再見。
通過寶寶與小夥伴們的玩耍,培養他的社會交往能力,減緩寶寶的怯生程度。
拓展寶寶社交範圍
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要拓展寶寶的交往範圍,有空多陪寶寶玩耍,不要隻顧自己看電視,而讓寶寶自己玩。也要讓寶寶多與人接觸,如阿姨、叔叔、爺爺、奶奶或者公園的小朋友等等,都可以成為寶寶交往的對象。
多讓寶寶與客人打招呼
當家裏麵有客人來的時候,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到客廳當中去,讓寶寶看到這些來的客人,媽媽可以一邊抱著寶寶,一邊向寶寶介紹這些客人。還可以抓住寶寶的小手向客人們打招呼,客人也要向寶寶打招呼,或者跟寶寶一起玩耍。可以鍛煉寶寶最早期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幫助寶寶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