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和無形的科研資源共享
本期聚焦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是一個采用新型體製機製的國家基礎生命科學研究所,運行資金由北京市政府撥付,科研基金由科學技術部提供。北生所采取合同製,主要科研人員全球公開招聘,合同結束後由國際同領域專家全麵評估,通過者得到晉升,並可繼續在北生所工作,未能通過者將離開北生所。
資源共享顧名思義,有價值的東西大家可使用共享,英文是resourcesharing。北生所資金統一分配和使用,為研究所內有效資源的平等分配和真正的共享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北生所借鑒國外先進的科研管理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在科研資源的共享方麵和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杜絕閑置浪費
北生所內科研儀器和設備統一管理,統一使用,超出一萬美元的,由研究所購買。北生所對實驗儀器裝備、運行管理和維修,製定了“大儀器集中、小儀器分散”的4級科學分配和使用管理模式,實現了統分結合。按照“先預約先使用”的規則,沒有“貴族”式權利。當儀器設備的使用影響了科研工作的進程時,由儀器管理委員會討論決定,報所長批準後購買添置。
北生所內的儀器設備24小時排隊使用的情況,常有發生。北生所內的所有資源杜絕閑置和浪費。儀器設備的科學使用,既滿足了科研工作的需求,又節約了大量經費,有力促進了北生所內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真正的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儀器設備資源的管理和使用,也成為北生所科研體製機製改革的成績之一。
技術輔助中心:一切以服務科研為導向
為支持北生所科研工作的進行,建立了12個技術輔助中心,涵蓋了當前常規和最新生物科學技術方法,它們包括:蛋白質中心、影像中心(電鏡、雙光子、活細胞工作站、共聚焦顯微鏡等)、動植物培養中心、技術轉化中心、抗體製備中心、轉基因動物中心、生物製品中心、核酸測序中心、化學中心、代謝組學中心、生物文庫中心和法律事務辦公室。
這些技術輔助中心的特點是:具有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最先進的儀器設備,追蹤最新的技術信息,為實驗室提供最可靠、最及時的技術服務和幫助。尤為突出的是技術輔助中心的最終導向是——服務。技術輔助中心參與研究所課題項目的申請,但是按課題項目的需要,擔當技術支持和協助,技術服務中心沒有自己的獨立課題,與實驗室的工作不產生資源和空間的競爭。技術輔助中心的操作運行,也同樣遵循“先預約先服務”的規則。任何技術輔助中心不得影響實驗室的科研需求。輔助中心的運行由中心主任自主管理,由實驗室評估績效。
值得一提的是,北生所邀請美國著名的生物技術專利申請律師理查德·歐斯曼擔任法律事務總監,負責國內國外的專利申請事務,他在美國曾經為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學進行專利申請服務,成功千例以上,他為北生所生物專利申請和技術轉化的國際化做出了貢獻。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