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公公展開明黃聖旨,清清嗓子,念道:“近日南江水澇災害嚴重,百姓深受其苦。南江太守來報,部分地區發生疫災與饑荒。奉朕旨意,特派太子前往南江督管堤壩等水利工程建設,運糧十萬石(石是古代計量單位,一石約為一百二十斤。)賑濟災民,即日啟程。欽此!”
“兒臣遵旨。”
太子恭恭敬敬從韓公公手中接過聖旨,心中不甚鬱塞。起身後讓大宮女沏茶請他小坐片刻,太子回身進內殿穿戴齊整。
再出來時,太子頭戴小冠,麵容潔淨,就連胡子也都齊貼不少,他喜好風雅,身著廣袖玄色深衣,腰間掛著黃玉宮絛,以鑲紫寶玉石絛環扣著,足登一雙黑色緞麵方頭履。
韓公公在宮裏陪了皇帝半輩子,榮寵不衰,在宮裏是有著一定分量,哪怕是太子也不敢怠慢。
太子朝著韓公公作揖致歉,“方才本宮多有失禮之處,還望韓公公見諒。”他揮揮手,讓大宮女從偏殿中取來一方錦盒置於桌上,“這是南海地界上的郡守進獻的太歲,素聞韓公公畏寒,正好用這太歲補補身子。”說著讓大宮女將錦盒拿給韓公公。
韓公公端著白瓷茶杯喝了口茶,將錦盒放在桌上,推脫道:“多謝太子體桖,可老奴無功不受祿,承受不起此等重賞。”
“公公莫不是嫌我這禮忒輕了些?舍不下臉來瞧它一眼?”
“老奴哪敢有這大逆不道的心思。”
“既然如此,韓公公就莫要推辭了。”
韓湖笑了笑,讓身後的小太監將東西收下,“謝太子賞賜。”
太子例行問話似的和韓公公聊了些閑話,最後話鋒一轉,道:“父皇此次派本宮去南江,可本宮對南江一無所知,望公公提點提點。”
韓湖憨厚的笑笑,不出他所料,這太子的東西可不是輕易好收的。
“提點老奴不敢當,但有句話想送給太子殿下。”
“哦?願聞其詳。”
“不入燕鶯,不近黑錢,不動災糧。您謹記於心,那水澇可治,堤壩可修,民心可安。”
太子聽得一頭霧水,不知其袖裏玄機,問道:“這‘三不’是何意?”
韓公公點到為止,笑嗬嗬的起身對著太子拱手告辭,“皇上還等著老奴去送藥呢,告辭了。”
“這...”太子想再問清楚,可韓公公已經領著身後一隊太監走了出去。
太子命人收拾行裝,未時出發南江。繡著花鳥瑞枝的紫檀淺雕雲龍紋嵌玉折屏後,轉出一嫋娜身影,正是黃良娣!
黃良娣是太常卿的胞妹,因生的容貌姣好,又通文賦,故在太子選妃時被選為良娣。她又是個有手段的主兒,時常與太子吟詩作對,那太子妃自然比不得她,所以這東宮裏頭人盡皆知,黃良娣一句話勝過太子妃十句,若不是礙於黃良娣的家世背景,太子早就想封她為太子妃了。
黃良娣方才在折屏後將韓公公的話聽得一清二楚,太子問道:“這事兒你怎麼看?”
她雖心思剔透,可她祖籍河東安溪縣,與南江相差甚遠,對南江也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