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需要牢記的生活常識(10)(1 / 2)

焦慮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過體驗。事實上,焦慮本身並不是一種壞的情緒。適當的焦慮對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它能推動人們去積極地工作和學習。但焦慮也和許多其他情緒一樣,一旦超過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出現過度緊張、焦躁、壓抑和恐懼等情緒,還有可能出現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臉色蒼白、手心出汗、心慌意亂等現象。

人經常處在焦慮之中,生命會被消磨得很快。有些人未到中年就略顯老相;有些人剛過30歲臉上就被皺紋所占領。這些人並非生活困難或做苦力,多數是因為焦慮所致。

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焦慮隻是成年人的“專利”,事實上,孩子也有焦慮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突然發生的困難、挫折和打擊,往往因為心理無法承受而產生焦慮。多數情況下,孩子的焦慮是暫時的,孩子本身有一定的抵禦功能。但當過度焦慮時,就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孩子出現的焦慮情緒,除了先天素質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良的環境和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度地保護,當孩子走出家門進入社會,從未受過挫折的心理非常脆弱,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容易形成過度焦慮;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期望值過高,也讓孩子在“重壓”之下產生焦慮情緒。

讓孩子消除焦慮最好的方法是:當他產生焦慮情緒時,家長要及時地幫忙他做一些力所能及而使其愉快的事情,讓他忙碌起來,一旦他的思維被愉快的事情所占據,焦慮就無法進入他的思想了。一種感覺會把另一種感覺趕出去。

另外,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時,做父母的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疏導,比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或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等,也是消除孩子焦慮情緒的有效方法。

(5)有幽默感

人一生中要經曆許許多多的坎坷,父母除了要給孩子健壯的身體、豐富的知識外,如果能在他們性格中添加一點幽默,這將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輕鬆和愉快。幽默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和心靈的調劑品,透過幽默的語言表達,可以舒緩緊張情緒,能營造出更快樂更和諧的氣氛。可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讓孩子活得更輕鬆,更瀟灑自在。

雖然幽默氣質是很多孩子生來就具有的,但它往往是潛藏著的,如果家長不注意從小去培養,隨著年齡的增長,幽默感慢慢就會從體內消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孩子缺乏幽默感。他們不招人喜歡,不受人歡迎。他們有的性格木訥;有的缺乏雅量;有的說話呆板嚴肅;有的說話直來直去,不懂得化解別人善意的嘲笑。他們每次出現在大家中間,都會使本來活躍、歡快的氣氛變得蕩然無存。所以別人都不希望這樣的孩子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

如果孩子具備幽默感,就可以形成詼諧風趣的高雅風度,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出人意料的玩笑使人們徹底放鬆緊張的心情。很多人在幽默麵前都感到輕鬆自如,他們樂意傾聽心底的秘密,即使是陌生人也樂於談話,因為他們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心理學家保爾.麥基認為:幽默感能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懂得幽默的孩子,童年時代的人際關係方麵就非常成功,也使自己更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為他們清楚,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可以讓自己笑起來的人。

4.在挫折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挫折,就是指一個人的某種目標無法實現,某一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感受式體驗。主要表現為沮喪、失望、焦慮、憤懣等情緒體驗。如果將幸福、歡樂比做人生中的太陽,那不幸、失敗、挫折就可以比人生中的月亮。人不可能永遠在陽光下生活,在生活中沒有失敗挫折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麵對挫折,首先我們應該學會正確認識挫折。

“挫折是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幹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挫折是人生路上經常會遇見的。所謂“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挫折是一種客觀事實;但是因為遭受挫折而引發了不同的感受則是每個人心理的主觀體驗。也就是說,同樣都是遭受挫折,但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情緒,采取不同的行動,造成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