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9(1 / 1)

原本是有打算把中國武夷換回冠城大通的,好歹中國武夷大概也漲了1塊錢,而冠城大通差不多,2000股也就是2000塊錢,相當於300股冠城大通了。隻是有些猶豫,賣了之後就沒有深市股票了,就不好申購新股,雖然說是機會渺茫,好歹也總算是基本不要本錢的機會。

然後就拖到了消息說是中國武夷和平安銀行簽訂了100億的意向合約。估摸著是北京潞城鎮120畝的土地擱置了十幾年之後正式動工了。所以也就放棄了換回冠城大通的想法。等等看再說吧。

然後這幾天對注冊製有了一些想法和構思。然後又給證監會發去了郵件。不管結果如何,反正也就先這麼樣了。原文如下:

對注冊製的一些想法

首先申明,我自己是一個隻有一二十萬市值股票的小散。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會對注冊製之類的政策和消息進行一些淺薄的思考。

可能大多數股民和分析師都會認為注冊製是一個巨大的利空(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主觀偏見)。但是我認為從更長遠的來說,這實際上可能是對國家經濟和股市最好的推動。

但是也不能否定注冊製推出確實會對現在的某些甚至是很多股票形成一定的乃至極大的殺傷力。

另外我個人更大的顧慮就是,注冊製實行之後,新的公司更容易上市了,那麼對公司的原始股東來說,輕易的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之後,是否還願意致力於公司的發展?

在創業之初及至上市之前,這些原始股東特別是沒有其他收入和資產的持股高管,他們必然是盡力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的發展和運作當中。甚至會拋開其他包括家庭方麵的顧慮。靠工資和分紅(而且基本是微博的或許根本就不會有)來維持生活。

一旦上市之後,瞬間窮**變土豪,即便他們仍然願意努力的為公司打拚,但是一些現實的比如說改善生活,修養身心,組建家庭或者是答謝之前親朋好友的鼓勵和支持等等。

可以籠統的概括為享樂主義。單純從這一方麵來說,競爭力是沒有其他沒上市的公司強的。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讓後來人追趕和超越甚至是排擠。

而作為普通的投資者來說,隻能是投資已經上市的公司,那麼這部分的損失必然就落在了投資者的身上。

但是我們又不可能禁止合法公民的享樂權力。所以我個人認為如何防範和杜絕享樂主義的過度抬頭就成為了國家監管機構的大事。

對此我有些不成熟的個人想法:

首先是製定一個原始股東減持的控製規則,單純的規定時間內禁止減持是不夠的,可以考慮縮短禁止減持的時線,然後增加一條減持必須申請,申請的數量和理由必須寫明,然後綜合考慮實際的情況進行批準(相應的監管機構認為合理的數量)和拒絕(部分數量和全部)。以此來防範高管股東的享樂是建立在可能損害普通投資者的基礎上。隻根據實際情況解決他們迫在眉梢的現實生活。而申請減持的時間就應該維持很長的時間,我個人認為必須是維持到高管辭職退休之後。而對於之前介入的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資金,再配合其他相應的規定。

這樣就迫使原始高管股東的享樂主義的抬頭隻能是建立在公司發展運行良好,公司賺錢之後的分紅的基礎上。

另外我個人認為對原始股東包括持股高管上市之前的投資資金持股,實行50%的減持所得增值稅。可能我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有限。意思就是上市之前投入了10000塊錢獲得了一萬股,上市之後要減持一萬股,然後這一萬股賣了11萬就應該交5萬的稅。

然後是高管因為個人原因包括年級大了退休了,上市之前所持有的股票數量(包括之後的轉增等)一次性的扣稅一半的數量,然後自動解除他們減持需要申請的規定。

或許還可以考慮實行懲罰和獎勵的機製。另外從整體市場來說,總會有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後會每況愈下,可以考慮讓公司高管或是其他的原始股東部分或全部的讓他們提前退出,直接收取他們的50%的股權。

這部分股權可以考慮獎勵給新的幹的好的高管,也可以進行部分的注銷或者是單純的按數量分配給其他所有的股東,也算是給其他投資者帶來的損失的一種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