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每天激勵孩子10分鍾——用故事來激勵孩子(2)(2 / 3)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羨慕起梭羅呢?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羅博物館在網上首先訪問了一位商人。商人答:我從小就喜歡印象派大師凡·高的繪畫,我的願望就是做一位畫家,可是為了掙錢,我卻成了一位畫商,現在我天天都有一種走錯路的感覺。梭羅不一樣,他喜愛大自然,他就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大自然,他應該是幸福的。

接著他們又訪問了一位作家,作家說:我天生喜歡寫作,現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滿意;梭羅也是這樣,我想他的生活不會太糟糕。後來他們又訪問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銀行的經理、飯店的廚師以及牧師、學生和政府的職員。其中的一位是這樣給博物館留言的:別說梭羅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現在的生活值得羨慕,因為他們沒有違背上帝的旨意,他們都活在自己該活的領域,都做著自己天性中該做的事,他們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卻在為了過上某種更富裕的生活,在煩躁和不情願中日複一日地忙碌。

感悟:一種生活,隻要適合自己,隻要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人生苦短,來去匆匆,我們要想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有意義地存活,就必須淡泊名利,忘卻世俗,腳踏實地的去做你喜歡做的事,為喜歡而活著。

一位女士在機場侯機室,她買了一杯咖啡和一小包甜餅,帶著行李蹣跚走向一張桌子。當坐下看報時,她覺得有人在桌旁發出沙沙的聲音。她從報紙後麵看過去,大吃一驚。隻見一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正在吃她的甜餅。她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就靠過去也拿起一塊甜餅。一分鍾後傳來更多的沙沙聲,他吃起了第二塊甜餅。吃到最後一塊甜餅時,她已非常生氣,但還是無法說什麼。這時,那個年輕人拿起甜餅,一分為二。將一半推向她,自己吃下另一半,然後離去。

不久,擴音器招呼大家準備機票,這時她仍然很生氣。突然,她發現在自己的手提包裏有一小包甜餅!原來她一直在吃著那個男人的甜餅,她真是無比尷尬。

在這個尷尬發現之前,設想一下這位女士對於那位衣冠楚楚的年輕人的感想:“多麼粗魯、蠻橫的年輕人呀。”想象一下她在此發現以後的感覺:“多麼尷尬呀!這青年還與我分享最後一塊甜餅,多麼友善呀。”

感悟:我們的思維方式經常是不準確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扭曲的。因此,我們不應急於作判斷,給事物貼上標簽,或者由此而對自己或他人形成固定的看法。由於觀點的限製,我們很少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或獲知所有事實。

此外,我們還應胸懷寬廣,樂於接受新信息、新觀念和新觀點;當事實證明它們有錯時,應當主動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如果要改變我們的生活,關鍵是要改變思維方式,也就是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眼鏡。改變了眼鏡,其他一切自然會隨之改變。

兩個老朋友在公園裏散步,一個是州長,一個是億萬富翁。州長向老朋友抱怨說他被政務攪得心煩意亂,經常失眠,並慨歎當初要是他當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變,該有多好。而億萬富翁則向老朋友訴說金錢使他失去了自由,並對當年一個人在海邊看潮漲潮落、晚霞翻飛的愜意念念不忘。這時他們看到大哲學家羅而帶著孫女在草地上放風箏的愉快場景,異口同聲道:“他們真幸福!”於是,州長和億萬富翁走上前求教羅而:“幸福是如何獲得的?”羅而看了看他們說:“做你喜歡做的事!”說完,又放起了他的風箏。

感悟:你可能貧窮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偉大,你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而所有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換句話說,不管你是腰纏萬貫還是勉強糊口,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一介草民,隻要你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隻要你所做的是你所喜歡的,你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你就會體悟到其中的樂趣,從而不僅會使你走向成功,還會使你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