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捷的眼前,除了如同平靜湖麵一樣的藍色天空以外,就隻有無邊無際的黃沙充斥著眼球了。
劉捷還記得剛剛踏足這片沙漠時的興奮之情,他被這天地間的美景所折服,忍不住還吟了一首即景詩。但是隨著深入沙漠的行程一點點推進,劉捷腦中那詩情畫意的想法早就已經煙消雲散。白天無法忍受的炎熱仿佛要把身體中的最後一點水分都擠壓出來似的,而夜晚卻又冷得恨不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然後和馬兒擠在一起睡。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在這種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強烈渴求水分的地方,居然沒有一滴水,在走到下一個綠洲獲得水源補充之前,每個人的水都是有定量的,如果你多喝了一口,那麼就會比別人更早陷入斷水的危機之中。盡管身為太子的劉捷完全可以要求別人把他的那份水給自己,可那也意味著剝奪了那個人的生存權利,因此劉捷一直堅持著不使用自己的特權。當然,這麼做的代價就是必須要忍住喉頭撕裂般的幹渴,以及完全沒有洗漱的日常。
自從離開長安以後,劉捷一路上獲得了他在深宮之中永遠也體會不到的許多人生經驗,同時也見識到了從中原富庶之地一點一點不如蠻荒之地的全程體驗。看到身邊的樹木和綠色一點一點退化成了稀稀落落的草地,再到幾乎完全看不見草的荒地,劉捷體會到了為什麼自古以來涼州,甘州這些地方隻有在絹之國足夠強盛的時候才會將其納入版圖之內。因為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持的話,是不可能在這種地方駐兵戍守並且能夠堅持下來的——沒有一定規模的武裝力量和作戰能力,尤其是對當地水源的控製能力,是不足以抵禦敵國的進攻的,而要維持這樣的戰鬥力又需要大量的糧食後勤的支撐,這一切都需要國家在背後使出全力。戰爭這種東西隻負責消耗物品和生命,換回來的則是可能的土地和榮譽,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
在如此炎熱的環境下,劉捷一點食欲也沒有,更何況在沙漠之中所謂的食品都必須是不易變質的幹硬麵團和烤餅,如果你不幸吃了變質的食物,那麼你就會因為腹瀉而損失更多的水分,甚至因此而死亡。
劉捷並不是不能忍受這樣的粗糲食物,關於這一點他早就已經適應了。事實上從離開靈州地界以後,他就在王漢新的建議下開始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充分的體會到了作為普通士兵的艱苦和辛勞。粗糲的食物雖然難以下咽,可是對振奮精神卻很有效果,吃了這些食物以後,劉捷反而覺得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有力了。其實這多少也和他每天騎馬顛簸和經曆風雨洗禮有關,隻是在沒有別人指明原因的前提下劉捷自己如此認為罷了。當然,也包括王漢新也沒有刻意要去點破這背後原因的意思。
為了保持體力,劉捷勉強邊走邊吃,但是早已經幹涸的口腔根本沒有分泌出什麼口水來消化這些食物,劉捷幾乎咀嚼到了雙頰酸痛才勉強咽下了兩口而已,最後他不得不放棄繼續進食的念頭,讓臉頰休息休息。
白天盡可能不要喝太多水,因為即使你喝下去了也會立即被蒸發成汗水消散掉,而且一旦喝了一口以後,你就會不停的想再喝一口,哪怕是一小口,再小一點,小到不能再小的一小口也好。這種心態是非常折磨人的,有時候能把人折磨得幾乎發瘋,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盡可能在白天忘卻有水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