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這一次戰略大反擊,拜巴斯巴恩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這是他手頭上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二,要調動如此龐大數量的軍隊而不被弗蘭克軍發現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如果調集了這樣多的軍隊,那麼在發起進攻之前,帕斯軍的整個戰略防線都會處於一個相對薄弱的狀態,如果弗蘭克軍及時察覺到這一點而搶先發起進攻的話,那麼事態有可能會朝著極其不利於帕斯軍的方向發展。因此拜巴斯巴恩挖空心思想出來一個計劃——他故意露出了許多調動兵力的跡象,而實際上他並沒有把這二十五萬大軍集結在一起後再行出發,而是把真正的集結點設定在了距離弗蘭克軍前線僅僅八十公裏的倪謝爾村地區。之所以把集結點選定倪謝爾村附近,不僅是因為這個村子早在帕斯軍隊撤退時就已經完全被廢棄了不容易引起注意,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從這裏出發進攻弗蘭克軍僅僅需要不到兩天的快速行軍,而且可以出擊的方向選擇非常多。在此之前,帕斯軍的二十五萬大軍分成四股配置,如果這個時候遭到了弗蘭克軍的搶攻,那麼帕斯軍隊就可以立即采取反擊態勢把敵軍擊退,如果弗蘭克軍沒有反應的話,那麼四路大軍則迅速向預定地帶集結。
這個計劃非常冒險,因為在大軍完成集結之前,這四股軍隊有可能成為敵軍各個擊破的對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拜巴斯巴恩精心設定了各路大軍的行進路線和行軍時間,左右兩翼的這兩路軍分別由他本人和萬騎長畢爾留達斯率領,掩護著中間的兩路軍隊快速挺進。
這也算是拜巴斯巴恩的無奈之舉,因為如果阿蘭特蘭還在世的話,那麼他完全可以把左右兩路軍委托給阿蘭特蘭和畢爾留達斯,自己則帶領中路軍行動的。可惜逝者已矣,現在他隻能相信自己新任命的這三十幾位萬夫長的能力,這些人當然也是身經百戰的高級軍官,隻是拜巴斯巴恩對於他們的信任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阿蘭特蘭的,因為在實際作戰時,他們無法像阿蘭特蘭那樣能夠對自己的意圖心領神會,從而達到把整支軍隊運用自如,猶如一體那樣流暢。
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在軍隊集結,挺進的過程中,沒有遭遇到任何弗蘭克軍,似乎德古佐爾夫對於帕斯軍的舉動完全不知情一樣。恐怕除了拜巴斯巴恩和畢爾留達斯以外,所有高級軍官對於這個現象都感到興奮,可是拜巴斯巴恩卻高興不起來,對於德古佐爾夫的了解讓他明白這不是正常的狀況,看來這位對手一定醞釀了什麼更厲害的招數在等著自己。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弗蘭克軍出現在了帕斯軍預定的集結點倪謝爾村附近,顯然弗蘭克軍打算打帕斯軍一個時間差,對最先趕到倪謝爾村的帕斯軍發起進攻。而當拜巴斯巴恩察覺到敵軍的位置和意圖的時候,畢爾留達斯的軍隊已經與弗蘭克軍交上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