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古佐爾夫的嚴令下,弗蘭克軍才不得不從火線上開始後撤。可是奇怪的是,帕斯軍隊隻是稍稍追擊了一下就停了下來,隨後便也開始了後撤,最後雙方就這麼脫離了戰鬥,結束了霍德祿丘陵會戰。
弗蘭克的武將們大惑不解,何以帕斯軍隊會放棄追擊?直到部隊安全脫離戰鬥以後,德古佐爾夫才向他們解釋了這背後的原因。能做到這一點的根本,在於德古佐爾夫的撤退方式。弗蘭克軍的撤退有條不紊,符合戰理,因此帕斯軍即使想要追擊也不容易得手。其次則是德古佐爾夫已經看透了帕斯軍的痛腳,雖然在拜巴斯巴恩的奮戰之下帕斯軍的士氣空前高昂,以致於一度壓製住了弗蘭克軍的兵鋒,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實力,而是一時之氣。如果拜巴斯巴恩下令追擊,那麼這些沒有經驗的新兵們立刻就會被眼前的所謂勝利衝昏頭腦,到那時先前的高昂士氣就會變成不聽命令胡亂行為,非但不能給予弗蘭克軍致命一擊,反而有可能被弗蘭克軍反戈一擊扭轉戰局。拜巴斯巴恩是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他一定會見好就收,保持對軍隊的完整控製,這從之前的作戰行動就可以得出結論。
霍德祿丘陵會戰至此在沒有分出勝負的情況下結束了。雙方在這一場會戰裏都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弗蘭克軍損失了超過一萬五千人;而帕斯軍的傷亡更是高達兩萬六千多。這一場會戰雙方統帥都沒有什麼用兵的亮點出現,唯一的亮點就是拜巴斯巴恩個人,他在這一場會戰中憑借一己之力,斬殺了超過九十名敵軍,而且這些敵軍全部都是弗蘭克軍內的精英份子,其中甚至還包括了像烏爾裏希這樣的勇名在外王族成員,這個記錄在之後的戰爭史中都沒有人再打破過。
除此之外,霍德祿丘陵會戰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通過這場會戰以及之前雙方的交鋒,帕斯軍與弗蘭克軍的戰略態勢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這場會戰後拜巴斯巴恩通過分析得出了結論,那就是以目前帕斯軍隊的數量和素質,不足以守住現有的防線,即便勉強堅守也會捉襟見肘。因此他決定主動將整體戰線後撤三百裏,利用地形重新構築新的戰略防線來阻止敵軍的腳步。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可以拉近帕斯軍與後方的距離,縮短己方的補給線,同時可以拉長敵方的補給線;第二,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抵抗,前線的帕斯百姓已經東遷,弗蘭克軍即便得到這些土地也掠奪不到人口和糧食了;第三,撤出這三百裏的土地,一旦弗蘭克軍進駐這片土地以後,就和原阿魯巴尼亞,現在的帕爾契接壤了,既然當初號召弗蘭克軍出兵的借口是奪回聖地,那麼帕斯軍已經讓開了一個缺口,弗蘭克軍中多少會有些腦子糊塗的,或者說真正虔誠的信徒會想要揮師南下,完成神聖的使命,而德古佐爾夫當然不會坐視這種分兵的愚蠢行為,那麼就可以在弗蘭克軍中埋下不合的種子;第四,如果弗蘭克軍真的南下進攻帕爾契,那麼能夠把帕爾契也卷入這場戰爭對於帕斯來講也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