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了過來,一切盡在德古佐爾夫的計劃之中——弗蘭克軍先是殲滅阿蘭特蘭和他的五千精騎,然後利用間諜把阿蘭特蘭被圍的假消息報告給了巴諾爾要塞裏的帕斯軍,失去指揮官的要塞駐軍一邊向畢爾留達斯求援,一邊派出了軍隊試圖營救阿蘭特蘭,結果這支出城的部隊同樣遭到了覆滅的命運。然後德古佐爾夫又把精銳步兵混在了敗退的帕斯軍隊之中,成功地趁著夜間打開了巴諾爾要塞的大門,當弗蘭克軍殺入要塞內時,許多帕斯軍還在夢鄉之中。僅僅五天之內,巴諾爾要塞以及曾經駐紮在內的兩萬五千部隊就在字麵意義上消失了。
隨著巴諾爾要塞的攻克,事實上帕斯帝國的防禦線已經崩潰,因為從巴諾爾要塞已經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帕斯帝國腹地,而畢爾留達斯以及他的八萬大軍不但無力阻止三十萬弗蘭克大軍,甚至有被弗蘭克軍分割包圍的危險。而畢爾留達斯的反應也十分正確,他沒有繼續留在已經無用的防線上抵抗,而是趁著弗蘭克軍的包圍態勢尚未形成之前主動撤走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帕斯軍產生了近萬人的傷亡,可是至少帕斯軍的主力得以保存。
形勢一片大好,經過這幾場勝利以後,弗蘭克軍各部之間彼此精誠合作,共享勝利果實,唯獨弗蘭克軍的主帥德古佐爾夫高興不起來。
讓德古佐爾夫不爽的主要有三個方麵,首先就是軍紀問題。由於巴諾爾要塞的攻克,帕斯廣袤的土地已經向弗蘭克敞開了大門,弗蘭克軍再也不必像先前那樣為有限的糧食補給發愁了。不過這也意味著弗蘭克軍必定會向百姓掠奪來補充軍需,德古佐爾夫明白他的禁止掠奪的命令恐怕就不會有人再遵守了。當然他不是不明白之前他的這道命令能被執行不是各位領主國王們服從他的權威,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可掠奪的東西,為了防止情況改變後的軍紀渙散問題,德古佐爾夫一早就向教廷申請給予自己更高的權限。對於這些掌握世俗權力的國王和領主而言,唯一能夠控製他們的東西就是對於神權的限製,而這也是德古佐爾夫唯一可以使用的權柄,結果他等到的結果卻是教廷拒絕了他的申請,使得他對於目前的情況完全失去了控製權。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德古佐爾夫簡直想直接撂挑子不幹了,可是他心裏有很清楚在自己獲得了這一係列勝利的情況下教廷根本不可能放自己走,而且他也不能保證自己的繼任者會不會放任弗蘭克軍的胡作非為持續升級下去。
除了這兩件事情以外,還有一件事情更加讓德古佐爾夫憂心,那就是阿蘭特蘭部雖然全軍覆沒,可是他和他的五千騎兵卻沒有一個投降者出現。對於帕斯軍如此高昂的作戰意誌,德古佐爾夫充滿了敬畏之情。他很清楚阿蘭特蘭在明知無望突圍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力戰而死,並且他的部下全部追隨他而去,這其中的精神意義遠比實際作戰意義來得大,他公然向自己表明了帕斯帝國是絕對不會向弗蘭克屈服的。
自己千辛萬苦設計的局好不容易才把阿蘭特蘭給裝了進去,結果他卻給所有活著的帕斯人一個榜樣——與弗蘭克侵略軍死戰到底,再加上弗蘭克軍的胡作非為,勢必會加強帕斯人的抵抗意誌,要戰勝這樣的一支軍隊實在太難了。德古佐爾夫心裏再清楚不過。可是現在他卻無能為力,而他即將要麵對敵人是比阿蘭特蘭更為精明老道的畢爾留達斯,以及那個傳奇般的武將拜巴斯巴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