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今時今日的達達蘭而言,敵軍的弱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他不斷發布指令,調整全軍的進攻方向,在辛德拉軍混亂的陣列中插下致命的利刃。雖然他的軍隊數量僅僅隻有一萬人,可是卻把整個辛德拉中路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混戰之中,達達蘭終於看到了特拉格的王旗所在,當即指揮軍隊朝著那個方向殺了過去。不出他所料,進攻到了這裏,辛德拉軍終於開始有了點像樣的抵抗。作為特拉格的衛戍部隊,這裏的辛德拉軍不但誓死不退,反而擺出一副決死突進的態勢與巴丹那軍展開了對攻。雙方的交戰立時呈現白熱化,交錯的隊形每一次進退,都有數以百計的生命因此而消失。鮮血把狼牙峽穀的地染成了一個可怕的楔形,刀劍交錯的聲音和鋒刃插入肉體時的可怕聲響灌滿了人們的耳朵,飛濺的鮮血染紅了人們眼前的一切,在這種環境下人隻有兩條路可走——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達達蘭不禁有些焦急起來,與之前的勢如破竹相比,這裏的抵抗實在太過激烈,自己進攻的勢頭幾乎因此而停頓下來,這可大大不妙。之前自己借著突然襲擊造成的混亂,已經深入辛德拉的大軍之中,要是不能盡快解決戰鬥的話,那麼逐漸恢複過來的辛德拉軍便會重組陣型把自己包圍起來。盡管狼牙峽穀的地形使得辛德拉軍要把自己包圍嚴實也不太容易,可己方的傷亡將顯著提升,而每損失一個己方的士兵,就意味著殺死特拉格和全身而退的機會就減少了一分。
此時必須運用自身的武力來打破這個僵局了,達達蘭開戰以來第一次站到了戰線的最前端。
達達蘭的武藝即便是在帕斯帝國內也是少有敵手的,恐怕除了拜巴斯巴恩本人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達達蘭那麼強悍的武將了,即便是阿蘭特蘭萬騎長也輸他一頭。達達蘭手中的長矛就像一條黑色的眼鏡蛇一樣,不斷攫取著辛德拉士兵的生命。特拉格的衛戍部隊固然士氣高昂,決不後退,可是他們與達達蘭之間的武力差距直接決定了最後的結局,在達達蘭的奮戰之下,巴丹那軍硬是在辛德拉軍的陣列上鑿出一個缺口來。
如同防洪大堤因為一處破裂而全然潰堤一樣,特拉格的衛戍部隊也因為達達蘭鑿出的這個缺口而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士兵們不是不像保護他們的國王,而是力有不逮,不論他們多麼瘋狂的試圖填補這個缺口,這個缺口還是不斷的擴大,巴丹那軍不斷湧入這個缺口使得填補它成了遙遠不切實際的空想,此時特拉格的王旗已經距離達達蘭不足百米。
然而戰局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變化,巴丹那軍的後方突然亂了起來。
這一點除了特拉格國王本人以外,恐怕整個戰場上都沒有其他人知道發生了什麼。由也必修王子率領的國克步兵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欺近了巴丹那軍隊的後方,並且毫不留情地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