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二 接收飛鷹堡(1 / 2)

吐蕃讚普格桑坐在自己的寶帳之中,望眼欲穿,心情焦慮。作為一個同時兼具野心和能力的人來說,這種精神狀態是非常不應該出現的,但是格桑卻抑製不住這種情緒的不斷滋生,而造成他這種情緒的正是絹之國的那個出名的刺兒頭王漢新。

本來一切關於飛鷹堡的接收問題,格桑已經通過與長安的劉龑進行的溝通達成了一致——除了叛將布爾以外,飛鷹堡的一切全部都歸還給吐蕃。這個條件對格桑而言雖然談不上稱心如意,但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為了順利接收飛鷹堡,格桑特意把自己的二十萬大軍開到了距離飛鷹堡僅僅三百裏的地方,擺出了一副不達到自己的條件決不罷休的姿態。不管劉龑是不是迫於他的這種高壓姿態,事情總算有了他較為滿意的結果。

可是這個結果偏偏在執行的時候出現了紕漏,而所有的紕漏都是這個王漢新給搞出來的。首先的問題就是王漢新拒絕執行接收飛鷹堡的協議,還大放厥詞說凡是絹之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棄,他王漢新吃進嘴裏的肉誰要是想挖出來,那就得用比這塊肉更大的肉來換,不然就得用更多的血來換。

麵對這種公開的挑釁,吐蕃的兵將們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一夜之間奪下飛鷹堡,把這個信口開河的小子生吞活剝了。但是格桑不能這麼做。王漢新大放厥詞是大放厥詞,可是如果自己忍不住先動了手的話,那麼就是吐蕃撕毀了與絹之國的同盟挑起了戰爭了。

在多次交涉之後,王漢新的態度總算有所軟化,但是卻對接收協議的細則提出了許多疑問,要求證實這份協議的真偽,這麼一來二去的時間一天一天的被耽誤掉了,為了接收飛鷹堡,格桑竟然率領著二十萬大軍在山溝裏駐紮了整整四個月!

就算啥都沒有發生,單單這二十萬張嘴,每天就要吃掉一萬石糧食,四個月一百二十天那就是整整一百二十萬石糧食,這還不包括這二十萬大軍每天要消耗掉的其他肉類,奶製品,以及馬匹的草料,加在一起數量十分可觀,而這些糧食都需要從後方運輸過來。即便格桑在出擊之前已經做好了萬全的補給計劃,就算是圍城半年也不會出現糧食短缺。可是這麼多的糧食畢竟是從後方一點一點運輸上來的,吐蕃的地形可不比絹之國,其運輸的難度甚至比絹之國更加困難,要組織這樣的大場麵可絕非易事。圍攻飛鷹城的時機就隻有那麼半年左右,現在被王漢新這麼幹耗就耗掉了近四個月,說實話現在王漢新真的要翻臉不認人蠻幹的話,自己單憑兩個月的時間還真沒法保證能拿下這個飛鷹堡來。

好在就在這個當口事情總算有了轉機,王漢新終於不再從中作梗,表示願意讓出飛鷹堡,接受協議的全部內容。

為了防止王漢新出爾反爾,格桑特別委派了自己的兒子莽古爾慶率領了兩萬五千軍隊前往接收飛鷹堡。要不是飛鷹堡本身容納能力有限,格桑真想把手下全部的軍隊都派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