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六 廷議(2 / 2)

劉龑忙轉過頭來對薛伯仁道:“薛愛卿,不知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啊?這王漢新說起來也是你的門人,你應該不會對他有所袒護吧?”

薛伯仁聽了這話,這才睜開眼睛來,恭恭敬敬對劉龑行了一禮,道:“陛下,老臣豈敢偏袒王漢新呢?老臣正是因為他是老臣的門生,為了避嫌才不做聲的。”

劉龑笑道:“薛愛卿你作為一朝宰相,又豈能因私廢公呢?寡人正要聽聽你的意見。”

被劉龑和薛伯仁這麼一說,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薛伯仁作為出將入相的宰相,在職位上與邱逸儒相同,在軍界更是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他還兼著兵部尚書的職位,這王漢新的事情正是應該由他來管轄才是,因此他對此事的態度其實比別人更為重要。

薛伯仁朝著大家拱拱手,道:“列位臣工,方才老朽聽大家說了這麼半天,大家憂國憂民的心情老朽是感動不已。說實話,王漢新這次的所作所為確實太過,老朽也無法接受。不過請允許讓老朽指出各位方才所說的話裏的兩點疏漏,以供皇上參考。其一,這個吐蕃讚普格桑確實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吐蕃在他的手裏完成了統一,可以想見不久之後一個強大的吐蕃就會在我們的西南麵崛起。可是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真的會以此為滿足嗎?這一點老朽不太確定。而如果吐蕃要繼續向外擴張,他會怎麼做呢?大家想必都知道吐蕃的地理環境,他要向外擴張,無非東北西三條路。這三條路裏西路最為艱難,因為它距離吐蕃的統治中心太遠,即便擴張也十分吃力,而北東兩路則是我國的西域都護府和山南道。老朽相信皇上正是出於對這個可能性的防範,才把王漢新調往山南道任行軍總管的。因此老朽以為今後要繼續維係與吐蕃的同盟關係必須慎重考慮相應的策略才行;其二,這個王漢新到任才沒多久,就弄出了這麼多事情來,確實讓老朽大吃了一驚。要說辦事操切,不計後果來,這個王漢新的確是劣跡斑斑,可是老朽就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他這麼折騰究竟對他有什麼好處呢?可能有人會回答老朽,方才邱大人說了,他這麼做是為了挑動與吐蕃的戰爭,好讓自己能夠繼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這話老朽不能完全同意。王漢新確實是個經常惹出亂子來的主,可是他卻絕不是個笨蛋,否則他也爬不到今天的這個地位。他對於我朝的律法是再清楚不過的,他一定知道自己這麼做根本等不到兩國大動幹戈,他就會先受到國法的嚴厲懲罰。而且這山南道過去並非是我國防禦的重點地區,那裏的部隊數量少,訓練不足,裝備也差,憑著這些軍隊要和吐蕃開戰就算是想打贏也難,這建功立業首先得能打贏才行啊,這王漢新打了十幾年仗了難道還會去發動一場自己都打不贏的戰爭嗎?各位稍安勿躁,老朽這麼說絕不是想為王漢新開脫罪名,隻是老朽心裏隱約覺得王漢新這麼做是否有他的隱情呢?可惜的是他此刻遠在邊境之地,我們無法立即獲悉這些事情的始末,因此老朽建議不如聽聽他是如何為此事辯駁的再做決斷,如何?”

被薛伯仁這麼一說,朝堂上一時陷入了沉寂。劉龑心中暗暗高興,薛伯仁的這番話正是他最需要的。別的不說,能夠給王漢新一個辯駁的機會,就意味著事情會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