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吉爾慕斯和塞爾達的死,後世的演繹多得足以編成一部辭典。人們通過想象,把塞爾達的死看做他本人用來斷絕李天昊的最大線索的手段,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能夠證明吉爾慕斯身份的人非常少,而塞爾達幾乎可以算是最後一個證人了。當然見過吉爾慕斯的人並不少,卻沒有一個敢保證他所見到的就是吉爾慕斯本人,那不過是塞爾達證明此人是吉爾慕斯而已。因此,塞爾達給穆勒看的不過是一個長相相似的男孩罷了,真正的吉爾慕斯則早已經被塞爾達送到了其他地方,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於是相應而產生的諸如吉爾慕斯如何脫險啦,如果遭遇海盜,遇上美麗的公主之類的傳說便有了無窮的發揮餘地。這從另一個層麵上反映了吉爾慕斯這個悲劇性的亞基王子還是相當受人們歡迎的,他在他短短的十二年的人生裏留下了一個早慧的少年英主的形象,人們期望這樣一個孩子能夠活下去,尤其是那些曾經追隨過他,最後被李天昊釋放的士兵們就更是如此了。
其實不光是他們,就連李天昊和他的部下們在聽了穆勒轉述的事情經過後也都唏噓不已,李天昊特別下令以國王之禮厚葬吉爾慕斯,另以公爵之禮埋葬塞爾達。這對於李天昊而言已經是他表達敬意的最大表現了,要知道他當初在殺死了亞基全部的王室成員以後都不曾給予任何一個成員這樣的待遇,所有的亞基王室成員都是與平民一樣加以埋葬的。
在完成受降儀式以後,李天昊把後續的工作全權委托給了穆勒,自己則著手準備返回巴士拉底城的工作——既然亞基的最後一支血脈已經斷絕,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再留在這個小小的要塞了。
隨著李天昊即將班師的消息傳到巴士拉底城,負責留守工作的阿魯法開始感到了焦慮。
作為阿魯巴尼亞的降將,能夠得到李天昊的信任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要不辜負這份信任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自從李天昊離開巴士拉底城以後,阿魯法明顯察覺到了自己投降前後的不同。盡管李天昊的軍隊是離開了巴士拉底,但是卻留下了相當一批文職人員幫助阿魯法處理巴士拉底城內的日常事務。通過幾天的觀察後阿魯法終於明白了父親為什麼對於李天昊有如此高的評價——李天昊不但在作戰指揮和戰略方麵有著獨到之處,更關鍵的是他所任用的官僚們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辦事效率。這一點和阿魯巴尼亞的官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不是那些官僚還不太熟悉巴士拉底的方方麵麵的話,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完全脫離阿魯巴尼亞官員的幫助,自行把整個城市運轉起來。
除此之外,負責為巴士拉底城提供後勤支援的艾爾達也將後方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巴士拉底城來,完全滿足了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阿魯法看得清清楚楚,這些貨物裏的大部分都是帕斯帝國所產,這也就證明了帕爾契與帕斯已經達成了貿易互助的協議,所以帕爾契才能這麼肆無忌憚的在巴士拉底城外逗留了那麼久而沒有出現糧食危機。從方方麵麵來看,阿魯巴尼亞的失敗都隻是個時間問題,阿魯法甚至覺得就算父親的政變成功了,也依然無法挽救危局,因為兩國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現在阿魯法明白了李天昊為什麼如此放心把這座城市交給自己來管,因為就算自己有什麼異動的話,隻要停止對巴士拉底的糧食供應,那麼這座城市很快又會陷入混亂和紛爭之中,自己明義上是這座城市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卻並沒有握著這座城市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