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塞爾達的做法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多虧了他不顧賈克布的胡言亂語,毅然帶著吉爾慕斯王子和自己的部屬及時撤退,才得以及時回到了巴魯德要塞,從而避免了吉爾慕斯無家可歸的窘境。
正當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逐漸在阿魯巴尼亞全境散布開來的同時,南方的帕爾契也得到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此時的魏鬆和布魯克斯正忙著調集兵力一邊沿著狄啟爾海向北推進,一邊試圖與李天昊占領的區域連成一片,但是由於阿魯巴尼亞軍的頑強抵抗和地理原因,這兩件事的進展都不是特別的快,尤其是當他們的進度與李天昊這邊的進度相比的話。
就連魏鬆也沒有料到李天昊竟然能白撿了這麼一個大便宜,毫不費力的拿下了阿魯巴尼亞的都城。不過吃驚歸吃驚,魏鬆還是立即意識到了下一步該做什麼,他很清楚李天昊絕不會以巴士拉底為歸宿,因為說穿了李天昊和阿魯巴尼亞交戰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在巴魯德要塞的吉爾慕斯王子,既然阿魯巴尼亞被打趴下了,那麼李天昊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吉爾慕斯。雖然目前吉爾慕斯的部隊正在東進,可是一旦聽到了巴士拉底陷落的消息,那麼可以預見失去靠山的吉爾慕斯必然會想法逃回巴魯德要塞。
為此,魏鬆立即下達了兩條命令。要知道原本魏鬆的計劃裏是打算和李天昊一起朝著巴魯德要塞展開向心攻勢,鑒於李天昊的麵前還有巴士拉底,因此魏鬆的計劃是穩紮穩打,一口一口的把阿魯巴尼亞的土地蠶食殆盡。可現在計劃突變,魏鬆雖然擁有大量的軍隊,卻沒有急速推進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帕爾契軍的補給線無法提供足夠的保障,讓士兵們餓著肚子打仗這種蠢事魏鬆是決計不會做的。因此,魏鬆的兩條命令分別下達給了穆勒和康吉利爾:以穆勒和奇克爾達率領帕爾契的精銳騎兵迅速繞過狄啟爾海沿岸的阿魯巴尼亞軍防區,直插巴魯德要塞;由康吉利爾率領帕爾契第一艦隊即刻北上,封鎖巴魯德要塞的海上通路。
魏鬆這麼做一是要穆勒趕在吉爾慕斯前麵奪取巴魯德要塞,那麼就可以把吉爾慕斯困在阿魯巴尼亞的土地上,如果這一步失敗了,則至少可以讓康吉利爾保證吉爾慕斯無法從海路逃到其他國家去。
魏鬆這麼做完全是出於他自身對於戰略全局的考慮,但是他的做法恰恰和李天昊的想法不謀而合,而且在地圖上形成了三路進兵直撲巴魯德要塞的形勢,這一場戰役也因此被後人稱之為“魏鬆的三叉戟”。
然而在當時,塞爾達並不知道魏鬆已經悄悄對自己和吉爾慕斯拉起了一張巨網,他隻是一門心思的要快點回到巴魯德要塞去。由於塞爾達平時的嚴格訓練,他的部下們的行動速度遠超過了一般軍隊,但是即便如此,還沒等他們回到巴魯德要塞,他就得知了賈克布伯爵兵敗的消息。
賈克布伯爵或許是阿魯巴尼亞滅亡之際最勇敢的一個人,或許該說是最該死的一個人。他無視於整體局勢的劣勢和自身軍隊的不堪一擊,毅然地朝著李天昊來的方向迎了上去。不知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他的行軍僅僅持續了三天就與李天昊的軍隊對上了,在這三天的時間裏他的軍隊逃走了超過六千人,可是卻依然保持了九萬人以上的編製,這讓賈克布依然確信自己占有優勢。於是雙方在沙海之中展開了一場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