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確的判斷呢。”坐在輦上的劉獻之看著突契軍的舉動如此評價道,然後轉過頭來吩咐韓健隆道:“吩咐下去,隻要突契軍停止進攻,就要恢複築城的工作。照目前的態勢,天黑前突契軍恐怕不會再次進攻了,讓大家抓緊時間築城,晚上要提防突契軍偷襲,不可懈怠。”
“屬下遵命。”韓健隆領命而去。
劉獻之長出了一口氣,吩咐傳膳。他明白以阿比契力爾的精明很快就會發現隻要不斷襲擾,就可以迫使絹之國築城的進度變緩,而且這座城的規模無法容納二十萬軍隊全部駐紮在內,城外的軍隊除了保持龜陣以外並無更好的自保手段,可是這對於宿營就成了一個問題。要是突契軍不斷襲擾的話,這城外的部隊的休整就會成問題。今天白天的戰鬥看似絹之國占盡了便宜,可是卻沒有能夠讓突契軍隊付出足夠大的代價。阿比契力爾及時收手阻止了部隊的傷亡繼續擴大,由此突契軍得以維持戰力,同時也得到了恢複士氣的時間。
其實,突契急於求戰正是劉獻之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有信心憑借著自己的指揮能力讓突契無從下手,一旦突契受損達到一定程度,他們就不得不放棄繼續攻擊的念頭,而自己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築城了。
劉獻之的本隊攜帶了最大極限的糧草隨軍同行,這是大約能夠維持三個月的糧草,在路上消耗了近五十天,加上這幾天和突契的對峙,剩下的糧草還能支撐一個月左右,在這一個月中他必須完成築城才行,不然軍隊就會因為缺少糧食而崩潰。可以想見的是阿比契力爾之所以動用了十二萬人而非更多,一定是留下了一支部隊專職襲擊絹之國的運糧部隊。為了防止對方的這個做法,劉獻之從一開始就定下了讓主力的運糧部隊在大軍開拔一個月以後才開始運送,目前在後方的運糧部隊充其量不過是誘餌而已。劉獻之的計劃是築城完成以後,自己便可以率領大軍前往保護運糧隊到來,然後留下戍守的軍隊,自己則逐步後撤,後續的糧草便會源源不斷的送到,直到他把這支大軍帶回國內為止。
如果阿比契力爾這麼快就發現了端倪,而停止正麵進攻,專用騷擾作戰的話,那顯然不需要十二萬人之巨,也就是說他有了更多的兵力去截斷絹之國的糧道,而且一個月內無法築城完畢的話,整個局麵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該怎麼辦呢?此時仆人送來的膳食,劉獻之不禁感到有些諷刺,明明自己心裏心急如焚,可是表麵上卻要意氣風發的把食物裝進肚子,這就是為將者必須要有的素質吧。
突然,劉獻之想到了一個人,如果是那個人的話一定會耍些小手段出來,或許並不見得會奏效,卻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些。劉獻之決定效法絹之國最能胡來的將軍的行為模式,試試看能不能刺激到突契士兵們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