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 曾經的盟友(2 / 2)

帖蒙聽了這話,微微一笑,道:“大人您言重了。如果您一口答應在下的請求,那麼在下反而要感到不安了。”

“大人何出此言?”達達蘭奇道。

帖蒙站起身來,道:“且看絹之國是何等樣的國家?其國家富庶,人民殷足,物產豐富,文化繁榮。整個大陸東部各國皆奉其為宗主國,年年朝貢以求平安。而西域又是絹之國打開與西方諸國貿易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絹之國強則必定將西域納入囊中,於是絹之國的各種珍奇寶物便會源源不斷流入西方,作為大陸商路的最大受益者帕斯帝國而言,由絹之國控製西域遠比由突契控製要好得多。一個是不聞不問坐享商路帶來的利益,另一個是與強大的絹之國刀兵相向生靈塗炭,不用想也知道該做何種選擇了。”

達達蘭聽了不禁笑道:“既然大人您看得如此明白,請容在下失禮問一句,那您又為何要攬下這一次的出使任務呢?難道您空手而回不會惹得貴國大汗不悅嗎?”

帖蒙笑道:“大人您誤會了,在下方才隻說了一半。不與絹之國交戰之利,還沒有說這麼做的弊端。大人試想,以絹之國之強,何以我國大汗還敢與之對抗?難道突契的國力比絹之國強嗎?顯然不是這樣。可以說突契在各方麵都及不上絹之國,隻有戰士的武勇勝過絹之國。但是,光憑戰士勇敢是不足以成事的,如果沒有優秀的指揮官來統率同樣無法贏得勝利。而我國大汗就是位不世出的英雄,正是他憑借突契蠻荒之地與強大的絹之國相抗衡卻不落下風,這難道不是真英雄嗎?大人或許會說這不過是我突契人一廂情願,企圖以孤木擎天而已。實則不然,曆數以往絹之國強盛之時,有哪一次不是在占有西域以後繼續向西擴展他的勢力的?分化瓦解,拉攏誘騙,搞得各國混亂不堪,而他卻從中取利。如果坐視絹之國盤踞西域,那麼受害不光是突契,巴丹那領同樣難逃厄運。可以想見絹之國必然借著開通商路的名義向巴丹那領以及周邊滲透,在這些地方扶植自己的親信,擴大影響力。試問以如今帕斯帝國大亂方休,國力急需恢複之時,難道真的能阻止其發展勢頭嗎?到時候恐怕不光是帕斯帝國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危險境地,就連巴丹那領是否能保得周全都是個問題了。有鑒於此,我國大汗才本著與巴丹那領的盟友之誼提出共同出兵的建議,因為在我國大汗眼裏,天下之大也隻有巴丹那領主大人能與他相提並論,稱得上是為了不起的英雄。兩位英雄的聯手,即便是絹之國也將無法抵擋。而與我國聯手,必能使領主大人在其光輝的戰績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達達蘭心裏道:好一個巧舌如簧的說客,如果不是我早有準備,隻怕就真給你繞暈了。當下笑道:“大人高論,實在令在下佩服。隻是在下方才說了,與貴國聯合出兵之事實在超出了在下的職責範圍,大人您不如以此雄辯前去說服我主,總好過與在下徒費周折,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帖蒙看了看達達蘭的樣子,行了一個禮道:“如此就勞煩大人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