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尓列眼看著這一局麵,後悔得腸子都青了。雖然他也被這爆炸的場麵嚇了一大跳,但是他和其他人不同,他很快認清了這是王漢新的詭計。徹尓列不知道造成這爆炸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可顯然王漢新是從一開始就策劃好的,否則不可能如此湊巧偏偏在他和絹之國軍隊撤走,突契軍占據指揮台這個當口就爆炸。明白歸明白,突契軍的混亂卻是徹尓列救不回來的。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徹爾利立即下令突契軍後撤,重新整編隊形以後再戰——徹尓列明白王漢新的這種小伎倆不可能再實施一次了,隻要能維持住戰力恢複士氣,那麼自己的數量優勢依然可以為自己奪取勝利。
然而徹爾列的計劃最終沒能成功。
因為就在突契軍後撤重新列陣的當口,一股強烈的風沙從交河古城以南方向而來,掠過了整個戰場。一時之間風沙彌漫,吹得天昏地暗,對麵不見人影。這一下整個戰局完全變了。同樣是被風沙吹得東倒西歪,可是突契軍與絹之國軍隊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絹之國軍隊處於上風口,而突契一方則在下風口,兩者相比之下,突契軍根本連眼睛都睜不開,絹之國軍隊則至少還能眯著眼看見前方。
此時王漢新的反應被後人稱之為急智。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朝部下高聲喊道:“這是上天的幫助!大家盡可能的采取密集陣型,一路推進過去,凡是抵擋的一律格殺勿論!”
在這種局麵下,突契軍就算再勇猛也有心無力,麵對像鐵錘一樣砸過來的絹之國騎兵,隻有逃亡和被殺的選擇。
就連後世的戰史學家都一致認為王漢新能打贏這一仗,尤其是這一仗的後半階段,完全靠的是****運。雖然王漢新在選擇決戰場地時就已經把當地經常刮風沙這一點考慮在內,可是如果風沙來得不是這麼巧合,或者根本沒有來的話,那麼突契軍完全有可能重振旗鼓將其擊敗。究竟是什麼樣的決心和信心促使王漢新打這一場沒有必勝把握的仗呢?這是後世戰史學家們無法理解的。就王漢新之前之後的用兵來分析,他固然也經常冒險,卻不曾孤注一擲的以像西域這麼大的區域的得失來作為賭注打過仗。如果單純說他是賭贏了,未免使人感覺毫無研究的成就感,可又說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最後歸結為他是單純的運氣好而已。隻能說戰爭這個東西充滿了不確定因素,而一些著名戰役更是被這種不確定因素左右了勝負。
不過事實就是事實,有這一場風沙的幫助,徹尓列不得不下令撤軍,王漢新艱難的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戰役的結果,突契一方陣亡了超過一萬五千人,受傷和被俘的也有近萬人,徹尓列不得不退到天山以北重新整頓隊伍。而王漢新一方的傷亡則隻有八千人,騎兵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經過這一戰,徹尓列損失慘重,與絹之國軍隊的數量比接近持平;而王漢新則穩住了陣腳,更關鍵的是在西域諸國之中流傳開一種論調,那就是王漢新有神明暗中相助,從而確立了西域諸國對絹之國的臣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