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布逃了,他的勢力也隨之灰飛煙滅,就連布謝港和駐港的艦隊最終也選擇了投降,至此帕斯帝國持續一年多的分裂狀態宣告結束。從比哈布,克巴爾多,鬆格瑞斯廢除珀農卡爾一世國王另立新王魯達內爾開始,到比哈布流亡阿魯巴尼亞為止的這一段時期,被後世稱之為“雙王執政”時期,由於巴丹那領主拜巴斯巴恩的介入和鼎力相助,這段時期被壓縮到了僅僅不到兩年。結果比喀留斯四世國王去世前的預言實現,珀農卡爾一世在拜巴斯巴恩的幫助下重新坐穩了帕斯國王的王位。
但是事情卻沒有到這裏就結束,因為還有一件必須要處理的事情,那就是另一位國王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
已經登基近兩年的魯達內爾國王陛下其實還隻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孩子,無論是他的登基還是他最終的被俘,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自於他的自願。這這兩年的時間內這位小王子所經曆的就是不斷被人擺弄來擺弄去,興衰榮辱都與他無關,可是最後失敗的責任卻有他不可推卸的一部分。
關於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拜巴斯巴恩和他的部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畢爾留達斯認為應該將其解送回耶克巴達城交給國王珀農卡爾一世來處置,可達達蘭卻認為應該立即將他處死才對,阿蘭特蘭則沒有發表意見,隻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拜巴斯巴恩來做最後決定。
“說說你們的理由。”拜巴斯巴恩道。其實兩個人的目的他心裏很清楚,隻是就連他自己也很糾結這件事情無法做出決斷而已。
畢爾留達斯搶先道:“理由很簡單,這是帕斯王室起的紛爭,自然應該由帕斯王室的最高代表國王陛下來決定如何處置魯達內爾殿下。身為臣子沒有權力去決定王室成員的生死,這不但是僭越的行為,更會損害到國王陛下的威信。”
達達蘭立即反駁道:“在下不是不認同畢爾留達斯大人的觀點,這也是常理,可是這一次卻不能按照常理來辦事。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叛逆行為,魯達內爾雖然不是元凶,卻是主要責任者,是必須加以嚴懲才能以儆效尤的,所以即便是把魯達內爾押送回耶克巴達城,陛下也一定會將魯達內爾斬首示眾的。隻有殺死了魯達內爾,才能徹底斷絕那些還有意複辟魯達內爾王朝的人的念頭。就算陛下一時之間下不了手,魯達內爾也會在成年之前被陛下秘密除掉。可是這麼一來,陛下就必須承擔著一個弑殺兄弟手足的惡名,這對於陛下的威信才是更大的損害。如果我們把魯達內爾送回耶克巴達城,而陛下又因為兄弟之情沒有對他下手,最終卻又因為一些理由不得不將魯達內爾除掉的話,那就會對陛下的威信造成二度損害!相反現在由我們來動手的話,那麼陛下就不必沾上兄弟手足的鮮血,罪過隻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這樣就能避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謠言對陛下進行惡語中傷了。”
“可是這樣的話,殺害國王同胞手足的罪名又有誰能承受得起呢?”畢爾留達斯這麼說的目的很明確,如果殺死魯達內爾的汙名不由珀農卡爾一世來承擔的話,那麼勢必就會落到拜巴斯巴恩的頭上,這顯然對於拜巴斯巴恩即將要在帕斯施行的新政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