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昊動用的兵力並不是特別大,零零總總加在一起也不過四萬五千人多一點,而且這四萬多人還被分成了三股。由葛爾那斯和副將達拉,紮蘭率領兩萬人出梅奧蘭要塞朝阿魯巴尼亞防線的貝爾謝城一線進攻;由海克托爾和副將奇克爾達,渥德,祖卡爾率領一萬五千人出圖爾要塞朝阿哥巴城進擊,並伺機向交通樞紐庫提拉進攻;由布魯克斯,塔塔爾和艾格留斯帶著一萬人乘坐白安的第三艦隊從海上向阿魯巴尼亞沿海城市舍爾,威利合等地發動攻擊,另外派出密舍瓦的第二艦隊巡弋海上,伺機殲滅阿魯巴尼亞馳援的艦隊。
從戰略上來說李天昊的戰線排得相當的開,兵力也相對分散,很難分辨出他在這麼寬闊的正麵上究竟以何處為進攻重點。事實上也是如此,李天昊根本就沒有進攻重點,甚至這些城市都不是他的首要目標,他的目的隻有一個,盡可能的向前推進,一步一步切實的蠶食阿德勒姆所設置的防線。
李天昊給三支大軍下達了完全不同的命令,對於葛爾那斯的北路軍的目標是裝作盡力拿下貝爾謝城的樣子以吸引沿線阿魯巴尼亞的軍力增援,並努力在野戰中殲滅之;對於海克托爾的中路軍則是嚐試攻下庫提拉和阿哥巴中的任何一個,萬一無法攻陷也不打緊,隻要肅清其周邊的據點也行;隻有南路軍是下了死命令必須拿下舍爾和威利合城。因為舍爾和威利合城的城防都很薄弱,相對的反而是它們的海防能力非常出眾,李天昊命令攻克這兩座城以後必須完全摧毀其海防設施,讓它們成為裸城,這樣阿魯巴尼亞人就無法在這裏安定下來,因為隨時會受到帕爾契軍的襲擊。
由於李天昊的這次兵力調動速度很快,阿魯巴尼亞軍隊固然得知了這一情況,明白帕爾契軍即將有所動作,可是卻沒有想到攻擊來得如此之快。因此在戰爭剛開始的兩天內阿魯巴尼亞軍隊被打了個暈頭轉向,各個據點之間很快被分割開來無法相互支援。帕爾契軍的攻勢十分猛烈,他們利用重型攻城設備對這些稱不上重要的據點發起了猛攻,這些據點很快就損失慘重難以招架,告急的報告像雪片一樣被送到了阿德勒姆的手上。
其實李天昊會動手早在阿德勒姆的預料之中,隻不過讓他疑惑的是根據情報李天昊在邊境地區至少集結了十萬以上的兵力,可以說彙聚了帕爾契最精銳的部隊。可是這次的攻擊兵力估計不超過五萬,且攻擊麵鋪得如此之開,明明達成了攻擊的突然性,卻不快馬加鞭的向縱深進攻,隻埋頭於清理那些不太重要的據點,簡直是給後方重鎮做好備戰工作的時間,這太不合乎戰理了。因此阿德勒姆判斷李天昊正在試探自己,他在等待自己忍不住派出援軍,然後再投入剩下的兵力進攻自己主力部隊不在的地區。
因此阿德勒姆決定觀望,以李天昊目前派出的兵力而言是不足以攻破他精心建立的防線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方剩餘兵力的投入方向。隻要貝爾謝,庫提拉,阿哥巴這一線的重鎮不失,防線就不會有危險。退一步講即便以上三個重鎮全部陷落了也不要緊,因為他還有瑪安和奈格這兩個二線重鎮可以支撐戰局。所以阿德勒姆完全不在意李天昊的行動,對於各地的求援隻有一個回複:堅守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