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四 會師釜山(2 / 2)

可是自己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不加幹涉,此時高定邊就算想要阻止王漢新也已經不會再聽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城下的這些婦孺們越來越覺得絕望,哭喊聲越來越大。反之釜山城頭上也早已經炸開了鍋,士兵們的求戰情緒幾乎爆棚。自從國王崔健江駕崩以後,沒過多長時間老宰相樸安在也病故了,於是明義成了城內最高的指揮官。明義明知這是王漢新的毒計卻又無可奈何,出城解救必不可行:憑成立的區區幾千人馬要去解救這些人質別說是不可能做到,就算做到了,一下子多了一倍的非作戰人員,那麼城內已經所剩不多的糧食勢必會更快耗盡,釜山城也就完了;可如果不出城解救,讓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大批婦孺被殺死一定會讓士氣變得低落。

究竟該不該出城?這城裏的士兵都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所為的就是給高麗百姓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高麗人絕不屈服。以目前而言絹之國絕不可能輕易攻城,堅持到最後城中的士兵們必定全部餓死,可是現在出擊的話,釜山城的優勢就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劣勢,無法展開兵力的出擊會得到的隻有密集的箭雨和慘重的傷亡,所以士兵們不該白白被犧牲掉,既然無法解救這些婦孺,那麼就應該盡可能的維持戰力才行。明義最終決定為了平息士兵們的情緒做一次營救嚐試以絕大家之口,然後轉為固守。

明義做的營救行動並沒有出盡全力,事實上也沒法全力出擊,他率領一千兵力,其中五百名盾牌手嚴密防護前方,後麵的短刀手一旦接近婦孺就近展開肉搏,盡可能的割裂絹之國的軍隊,護送婦孺入城。明義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可貪多,量力而行,盡可能保存力量。

正如明義所預料的,他的營救部隊剛衝出城門,就遭到了絹之國的弓箭急襲。士兵們用盾牌掩護快速向前突進,明義衝在最前頭用銅棍撥打箭雨,快速向前衝鋒,眼看距離已經越來越近。

就在這個時候,明義忽然覺得腳下一虛,心道不妙,急忙騰身而起,同時喊道:“後退!”

明義騰身向後躍出了一丈開外,可是他身後的士兵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別說急速衝鋒時停不下來,就算能停下來也被後麵的人給推著往前走。這時候他們的腳下突然出現了一條大溝,前排的幾十名士兵無一例外掉了進去,頓時被溝底的斷刀斷槍紮得滿身窟窿!

原來王漢新的計劃早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經開始了,陳氏兄弟和周嗣義帶著三百名士兵摸著黑在這條狹窄通道上挖了這麼一個深溝,為的就是防止這一著。

明義眼看著這條大溝,心裏頓時涼了半截——這麼寬這麼深的一道溝,士兵根本不可能躍過去,更別說救了人以後退回來了。原來對方根本不是要引蛇出洞消滅自己,就是為了殺光這些婦孺,那麼他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呢?

不管怎麼說,營救已經是不可能了,明義隻能指揮部隊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