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忽略了崔健江本身的抵抗,崔健江的武藝自然無法和他相提並論,可是仍用手中劍奮力撥開了他的劍,劍鋒劃過崔健江身際,斬斷了一側的韁繩。崔健江一時失去了平衡,就在他努力調整姿態的時候蓋言曉的第二劍又到,這一次崔健江可無法避開了,本能的用左手一擋,那條左臂便連著袖子被整個砍了下去!
崔健江慘叫一聲伏在了馬背上,此時蓋言曉要是再補上一劍,崔健江非命喪當場不可。可是就在這時飛奔來一人一騎,大吼一聲:“休傷吾王!”
來者正是將軍明義,他聽到城外起了刀兵,立即率兵趕來,卻還是晚了一步,眼看這崔健江被砍斷了手臂。此時他怒從心頭起,手中舞棍朝著蓋言曉便砸。
蓋言曉便是平時遇見明義也絕然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今夜出巡手頭上都沒有稱手的兵器?當下不敢硬接他的棍子,撥馬跳了開去。明義怒極,催馬在後麵就追,那些擋住他去路的絹之國士兵被他的棍子砸了個七零八落,死傷累累。
此時崔健江早被明義的手下搭救回城去了。
再說明義一路追著蓋言曉直奔絹之國軍營而來,眼見得蓋言曉要是逃進營中那便無計可施了,此時絹之國軍營中也得到消息,紛紛湧出營來接應。明義見已無望追上,便取下弓箭瞄準蓋言曉的背心一箭射去。
明義的箭法稱不上多麼高明,隻是他的這一箭勢頭太猛,蓋言曉聽得身後疾風已到,急忙用手中劍去撥打,誰知那劍竟然被箭勢所激彈了開來!那箭準頭略偏,一箭紮進了蓋言曉的左腰,蓋言曉忍住痛,敗回營去。明義見已經射中,也已經來不及再追,當下便撥馬而去,路上又把那絹之國的殘兵殺了個人仰馬翻方罷。
至此月夜突襲事件告一段落,這完全是一次偶發事件,雙方都沒想到事情會演變成這個結果。可是事實又活生生的擺在麵前,經過這一夜的激戰,高麗國王崔健江斷了一條左臂,由於釜山城內缺醫少藥,最終崔健江因此一病不起;而絹之國主將蓋言曉也中了明義一箭,這一箭受創極深,蓋言曉為此也陷入了長期的病痛之中,最後不得不離開第一線指揮工作,以至於後來這箭傷成了他的頑疾,最終不治身亡。當時為了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變故而驚訝不已的人們都沒料到事情會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隻是盡力的救治著這兩位受了傷的當事人。
後世的曆史學家們一直弄不明白崔健江為什麼會做出去祈禱這種荒唐事來,似乎是冥冥之中有種不可言喻的力量將他導引到那裏去的,而崔健江的病故也最終導致高麗國的滅亡,因為他的孩子都過於年幼,根本無力主持大局。他的死亡實際也就等同於高麗政權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