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說來阿比契力爾這句話並不是命令,而是在煽動士兵們的複仇心理。誰看到這一幕都會明白己方已經陷入被動之中,士氣很快就會崩潰,在這個時候隻有煽動他們的複仇心理才能維持住士氣,在消滅叛亂者的同時,尋找營救友軍擺脫敵軍的機會。
“跟隨大汗!昆侖神庇佑吾等戰勝萬惡的叛亂者!”手下的將領對於大汗的命令心領神會,立即向部下們傳達。
突契軍的本陣兩萬人隨著阿比契力爾成雁行朝著前鋒叛亂部隊急速推進。那些剛剛把槍口調轉回來的部族聯軍還沒有來得及重整陣型,就遭到了突契軍的進攻。阿比契力爾騎著他的愛馬嘶風,手揮戰刀躍入了叛軍之中。他的存在就如同是死神的化身一樣,嘶風馬的速度快如鬼魅,阿比契力爾的戰刀就像閃耀著月亮光芒的閃電,在部族聯軍裏切開了一條用鮮血和屍體裝點出來道路。跟在他身後的突契軍也像一群餓極了的狼,張開獠牙撕扯著他們的獵物。部族聯軍要論其單兵作戰能力並不比突契軍差多少,可是他們的裝備落後,更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如果不是因為有這巨大的數量優勢的話,恐怕會被突契軍撕咬得粉身碎骨。但是即便是像阿比契力爾這樣的無敵勇士也不可能突破如此厚重的陣型去對付蘇成棟的本陣。而阿比契力爾的猛烈攻勢讓部族聯軍在完成了自己是叛亂者的心理陰影重建之前,先明白了自己必須為了活命和突契軍死戰到底,有了這份決心以後部族聯軍的作戰意誌得以大幅度提升,雖然他們的協同能力還是一如既往,可是突契軍的突破速度卻開始慢了下來。
在阿比契力爾為擊潰叛軍而奮戰的時候,蘇成棟則趁機派出兵力支援兩翼的作戰,突契軍的兩翼突然遭受到了來自遼東軍和叛軍的夾擊,本來就處於不利地位,現在蘇成棟的援軍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兩翼的騎兵部隊在連續四次突擊未能取得戰果的情況下開始焦躁起來,突契軍不擅長防守的弱點也暴露無疑,蘇成棟及時調整戰法,不斷擴展攻擊點,增加敵軍的傷亡,搞得突契軍越來越被動。
日後的戰史學家們評論這場戰役的時候口徑十分一致,戰役的前半段完全是因為蘇成棟戰前暗中活動取得了主動權,中段則是突契軍在自己的攻擊力尚未發揮之前反而被遼東軍先行進攻,導致處處被動,這完全可以說是蘇成棟個人戰術運用得當的結果。正是這兩步的切實執行,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阿比契力爾成功突破部族聯軍的厚實陣型,將其一分為二的時候,突契的兩翼已經顯露出了敗相。這個時候如果阿比契力爾能找到蘇成棟的所在,那麼戰爭的結局很可能會因此而改寫,但是遺憾的是蘇成棟早就隨著自己的主力加入到了對突契右翼的進攻之中,在阿比契力爾麵前的隻有一片空曠的土地,以及身後亂作一團的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