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支箭的落地,四周突然射來如雨的箭矢。原來明義把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布置在了高山集的兩側,並且給每個士兵分發了兩壺箭,他對士兵的要求就是朝著火箭指出的方位猛射,一定要盡最快速度把手裏的六十支箭全部射出去,然後就立即投入白刃戰。
整整九萬支箭在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內向絹之國軍隊傾瀉而來,絹之國軍隊被射得完全蒙了,黑夜之中甚至不知道對方的位置,盡管豎起了盾牌,可箭矢還是從前後左右上下不斷飛來。在這一炷香之中,有超過一千八百名士兵非死既傷,就連華猛本人也中了四箭,好在他身披重甲,這些沒有準頭的箭沒能貫穿鎧甲的保護。
看起來敵軍的數量應該和自己的部隊相差不多,華猛從對方箭矢的密度中判明了這一點。自己完全被算計了,敵軍完全依靠弓箭猛射,那麼在箭雨停止以後一定會進行白刃戰。因此在密集的箭雨之中華猛還是努力組好了自己的隊形,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惡戰——在這種局麵下如果後退就會完全崩潰,隻有堅持到天亮才能想辦法擺脫敵軍。
高麗軍的猛攻如期而至,但是他們遭遇到了強烈的抵抗。已經打定主意堅守的華猛將陣型盡可能的布置得密集——已經沒有箭的高麗軍已經無法對密集陣型造成傷害了。於是那些扔下弓箭轉入白刃戰的弓箭手就像撞在一堵牆上一樣被彈了回來,連續四次攻擊都沒能奏效。
就在這個時候,明義率領八百步兵朝著華猛的陣型中央發起了突擊。明義頂盔貫甲手持銅棍在前麵開路,他那條近百斤的大棍憑借著強大的勢能掀起了一股風,凡是被卷在這風中的士兵輕者骨斷筋折,重者腦漿迸裂,立即在絹之國的陣型中鑿出一個洞來。
華猛知道他遇到了勁敵,從對方的行動中就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力大無窮的怪物,可是華猛必須迎上前去,身為武將此時是不能讓士兵們無謂犧牲的。短暫的交手之後華猛雙手虎口全被震裂,雙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一向以猛將著稱的華猛在遼東軍中也是有名的大將,可在明義的麵前卻如同一個孱弱的少年一樣不堪一擊!華猛明知不敵,可他還是不肯退後,既然自己不可能打贏眼前這個對手,那麼至少也要與對方同歸於盡才行!否則自己的部下就會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眼看著明義的棍子朝著自己直劈下來,華猛卻隻是略微歪頭躲過了頭頂的致命一擊,同時他的大刀也砍向明義的身軀!這是魚死網破的打法,華猛已經有了必死的覺悟。明義的棍子切切實實的砸中了華猛的左肩,這一擊砸斷了華猛的鎖骨和左側的所有肋骨,可是華猛的刀也砍到了明義身上。遺憾的是明義這一擊太過剛猛,華猛的左臂也被棍勢帶動,他的大刀準頭因此歪向了一邊,大刀雖然砍開了明義的鎧甲,卻隻是劃破了他的皮膚而已,並沒有受到致命傷。
華猛的戰死宣告了此戰的勝負,戰到天明時分,絹之國的三千大軍全軍覆沒,生還著不到兩百人。這是與高麗再次開戰以來絹之國遭到的第一次慘敗,更有都護府長史華猛為國捐軀。這一戰改變了高麗與絹之國的前線態勢,而明義也因為這一戰而名聲大噪,儼然成了高麗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