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龑見他還沒出征就向自己討封,不禁又氣又笑,斥道:“你今年不過二十一歲,已經是從五品上的輔國將軍了,還要怎樣?朕倒有心封你個一品呢,隻是你若得勝還朝又來討封,朕還有什麼可以賞你的?也罷。就加封你為正五品下討逆將軍好了,賜你節仗,討逆期間你可以臨機專斷,地方官員你可以任意調遣,這總行了吧?”
“臣謝主隆恩!”王漢新聞言大喜,當即跪下謝恩。他所要的並不是什麼官位,而是劉龑說的節仗。能夠臨機專斷就能不受中央節製,沒有了安靖邊的掣肘,他才能後顧無憂的展開軍事行動。
決定了出征的人選,劉龑隨後便讓王漢新去南北大營挑選人馬。畢竟王漢新來到長安時是孑然一身,如今要領兵卻連一個昔日的兵卒都沒有,因此劉龑讓伍思成提供了一份南北大營的詳細資料給王漢新,以便他能從中選出最精銳的部隊。誰知王漢新在步兵中隻是隨便挑了一萬五千人,卻在騎兵營中挨個兒挑選了兩千精騎。
劉龑聽到了伍思成的報告以後笑道:“看來這小子又要搞快速突襲這一套了。”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薛伯仁,劉獻之還是王漢新都是一樣,他們十分注重騎兵的高機動性,隻不過王漢新和另外兩個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對於騎兵的統禦和快速進攻可以說是駕輕就熟,可是對於步兵作戰和防禦就不太擅長了,這一點要等到多年以後才得以改觀。
選定了人馬,王漢新再次秘密麵見了劉龑,提出了一對要求之後,這才心滿意足的帶著一萬七千名士兵向東開進。
出了長安城才五天,士兵們就發現這位惡名在外的“紅虎”果然不是一般的可怕。出兵的第一天,大軍隻行進了三十裏。這種行軍速度對於士兵們而言是非常輕鬆的,而王漢新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和愜意,所有人都沒想到第二天的行進目標是一百裏,第三天,第四天和第五天全部都是一百裏!
就算沒有攜帶著武器裝備,士兵們連續四天每天走一百裏也已經很是疲憊了,更何況還是負重狀態下呢?每個步兵都累得精疲力竭,一搭好營帳就倒頭大睡再無別的要求,可是卻沒有人羨慕那些騎兵,因為騎兵比步兵更累。雖然一百裏對於騎兵而言是很輕鬆的距離,幾乎用不著消耗人的力氣,可是王漢新每天帶著這些騎兵都是高速挺進一百裏,然後他們要為步兵們準備除了搭建營帳之外的一切。包括尋找宿營地,尋找水源,運輸糧食,砍柴做飯等等。在步兵到來前他們必須全部完成,然後還有艱苦的訓練等待著他們。
從第六天開始,王漢新又恢複了每天三十裏的行程標準,這讓許多士兵大惑不解,可是從這一天開始,士兵們每隔三十裏就能找到一個建成的宿營地,卻始終沒有見到過騎兵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