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六 亡羊補牢(1 / 2)

要說起劉龑給薛伯仁下達的聖旨,其實他自己也是在兩難的抉擇中選了一個而已。薛伯仁的憂慮得到了伍思成的讚同,可是遼東大事久拖不決讓絹之國麵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去年恰逢阿比契力爾勞師西征安巴爾圖裏汗,那一仗雖然贏得相對輕鬆,可是雙方畢竟也消耗了相當的人力資源,再加上薛伯仁輕師奔襲龍城成功,給予突契雙重的打擊。由於有這一層的考量,外加已經對高麗國進行了三年的襲擾政策令其國力大減,諸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可謂天賜良機,劉龑這才覺得時機成熟決定一舉拿下高麗,然後轉過頭來專心對付突契。

劉龑始料未及的第一點就是他錯誤估計了阿比契力爾的力量,原本以為他會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再行南下,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戰鬥發生,可誰曾想到他竟然還是來了,而且一出手就瞄準了絹之國防禦力量最空虛的遼東,繼而還南下幽州試圖切斷遼東與幽州的聯係,劉龑生怕征伐高麗的事情再次擱淺而方寸大亂,這才最終決定命令薛伯仁出兵援救。

到如今薛伯仁部被圍困在蔚州城,太原方向失去了指揮官。麵對不知下一步會如何行動的阿比契力爾,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太原方麵的局麵,因為太原一旦有失,阿比契力爾就有可能南渡黃河,直接插向長安來。

可現在的問題是讓誰領兵掛帥來挽救太原的危局呢?兵部尚書安靖邊是個適合的人選,可惜偏巧他染疾臥病在床,無法理事,更別提出征了。眼下雖有滿朝文武,可能夠獨擋一麵的將才卻是難覓蹤影,兵部呈上來的候選名單中多半都是在豐州,麟州,靈州,鹽州一帶長年布防的將官。這些人若是單純負責一個州府地帶的防禦倒是綽綽有餘,但像太原府這麼大一片防區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況且自開始對高麗用兵以來便少有從這裏調動武將的先例,原因就在於這些武將論起武藝和作戰都還在中上,可卻缺乏臨機應變的能力,不然何至於一直負責一州一府的防禦呢?

看來看去劉龑都不滿意,最後還是單獨把伍思成給召了來商議。

後世有人詬病劉龑對伍思成過於寵信,如果伍思成不是這樣公正無私和精明強幹的話,那他完全有可能成為權傾朝野的一個奸臣,那麼劉龑的治世完全可能呈現出另一派景象了。可惜曆史不容假設,事實上伍思成終其一生始終克勤克儉,從不爭功邀寵,劉龑對他的信賴反而成了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正是伍思成的存在才避免了許多錯誤的發生。盡管劉龑的做法在曆史上出現惡果的比比皆是,卻偏偏沒發生在他身上,真不知該說是他的幸運還是其他什麼因素。

麵對皇帝的問題伍思成沉思良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龑看了不禁著急起來:“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吞吞吐吐起來了?”

伍思成麵有難色的說道:“非是微臣不肯直言,隻是這話說不說在於微臣,能不能做到卻完全看陛下您個人的心思,而且這件事微臣也確實不敢打包票。”

“得了得了,別給自己留後路了。這不像你,再這麼說下去,隻怕現在的路都沒有了,還哪裏有後路可留?”劉龑不耐煩的說道。

伍思成左右張望了一番確定周圍沒有其他人,然後才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京城有個現成的將才,隻是他身份特殊,微臣唯恐陛下不能完全信任此人,因此才猶豫要不要推薦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