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七 背水陣(1 / 2)

秋意漸濃的大同江畔,高麗軍統帥盧炫在江北擺開了陣勢。

高麗軍共計八萬一千五百名,沿青山、柴井、順龍一線展開,扼守住了通往平壤的咽喉。盧炫這一招相當的冒險,因為除了這條戰線之外,他等同於放棄了大同江入海口段的全部防禦,他所能依靠的隻有橫亙在大同江內的幾十條鐵鎖和極少數的岸防部隊,如果絹之國水軍強行突破的話,這些準備充其量隻能為平壤城的防禦爭取到幾天時間而已。他在進行一場豪賭,因為如果蘇成棟派出部分部隊牽製,然後主力繞道西路,從那裏強渡大同江的話,盧炫將無法及時應對。盧炫之所以會如此冒險,其理由有四。

第一,他判斷絹之國有意全麵侵占高麗,那麼他們一定會致力於消滅高麗軍隊的有生力量,隻有徹底消滅這股力量,才能打擊高麗軍民的抵抗意誌。

第二,高麗軍中最精銳的力量,除了在鹹鏡道布防的韓文的部隊之外,已經隻剩下這八萬多人了。這已經是高麗的全部家當,如果分散力量布防的話隻會被絹之國各個擊破,而每損失一部分人員都將是高麗軍的切實損失,即使之後補充兵員,卻無法立即形成相同的戰鬥力,況且高麗軍已經沒有那樣充沛的兵員補充能力了。

第三,盧炫判斷由於絹之國的三年破壞和自己堅壁清野堅決後退,絹之國西線的十幾萬大軍長途跋涉一路南進至此,糧食補給應該已經開始出現困難,因此他們繞道渡江的行動並不容易,決戰是他們比較能接受的手段。

最後一點則是盧炫不敢南渡大同江組織防禦。因為一旦南渡,他就必然會沿平壤城布防,如今平壤已經完全在阿乙支的控製之下,這樣這些部隊就很難避免受到阿乙支的指揮。雖然阿乙支也是個有能力的指揮官,可是盧炫對於他的人品絲毫不報期望,這個利欲熏心的人會做出什麼舉動他無法想象。因此他才寧可在北岸列陣與絹之國決一死戰。

背水列陣是兵家大忌,可是盧炫卻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不光是他,幾乎全體的高麗軍都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在他們的眼裏這裏就是高麗最後的一塊土地,在這裏輸了那就等同於亡國。因此高麗軍的士氣空前高漲,之前四千高麗士兵死戰到底就是其反應。從這一點上來說,成功激發全體士兵誓死戰鬥的意誌,盧炫完全可以列入高麗名將之列。

盧炫的判斷雖然不是全中,不過也答題命中了目標。絹之國軍隊的糧食補給工作遠比他所想象的做得完備,因此並沒有到達無法機動作戰的地步。可是蘇成棟的目的卻被他料中,那就是蘇成棟是個相對謹慎的人。他目前的兵力並不占絕對優勢,在一路上的重要城池又留下了不少包圍的部隊,因此在大同江畔與高麗軍對峙的數量其實旗鼓相當,在這種情況下,蘇成棟不敢繞過這八萬高麗軍直接去攻擊平壤城。如果換成是常邈的話,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麵對這背水列陣的八萬高麗軍,蘇成棟親臨前線,開始調動大軍前進,而他主攻的方向放在了青山方向,作為高麗防線的最西段,這裏更接近入海口,更有可能得到鄭夢龍水軍的支持,也更容易從這裏突破大同江截斷高麗軍的後路。從這點上來看,蘇成棟固然謹慎,卻並非缺乏戰略構想能力的。

負責主攻的當然是先鋒官高定邊。王漢新由於棒傷還為痊愈,因此高定邊堅決不讓他立即出戰。戰事一開始進行得相當不順利,高麗軍的作戰意誌超乎想象的高昂。麵對高定邊如潮般的攻擊,他們毫不動搖,咬著牙堅守戰線。無論高定邊多少次的突入敵陣對其造成巨大傷害,高麗軍都會舍生忘死補上被撕破的口子,其作戰之勇猛令人歎為觀止。以至於高定邊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麵對的全都是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