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追擊整整持續了三天時間,第一個反應過來覺得不對勁的人還是鷲斯。
如果但看一支部隊發來的戰報的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把所有的戰報合在一起問題就顯現出來了。盡管亞基軍一路窮追猛打,所獲的戰利品多到無法統計,可是幾乎就沒有遭遇到敵軍的主力部隊。按理說亞基軍多路並進,全力追擊,且已經追及第爾斯賊軍後衛部隊,那麼敵軍就算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完全擺脫亞基軍的追趕。如果連追三天,卻始終沒有任何一支部隊遭遇敵軍主力的話,那隻能說明要麼敵軍已經確確實實擺脫了自己的追及,要麼他們根本就沒有撤走,而是隱蔽下來了!
腦中的警鍾大作,鷲斯覺得一陣眩暈:如果第爾斯軍真的已經擺脫自己的追擊,那何必留下後衛部隊?而且還一觸即潰?除非李天昊是要給自己造成一個假象,那就是他真實撤退目的已經被自己洞悉,可以放膽追擊了。李天昊如此大費周章的行為背後隻能是一點:他已經張開大網等待著自己這條大魚自投羅網了!
想清楚這一層的鷲斯渾身打了一個冷戰,然後立即下令急命各軍停止追擊,立即向北撤回,同時收攏兵力。另外鷲斯還向比烏斯發信說明自己的觀點,讓他也即刻撤回,同時讓人飛馬趕回阿斯旺達城通知留守部隊加強警戒,以防敵軍偷襲。
下達了這些指令以後,鷲斯立即集合了本部人馬,同時盡可能的收集沿途的牛馬車輛,放棄了所有繳獲物資開始後撤。
鷲斯的嗅覺的確十分靈敏,由於他的反應迅速,挽救了許多亞基士兵的生命。然而他的命令並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的執行,那些懷著滿腔熱情卻始終沒能追到敵軍主力的將領們哪裏能像鷲斯一樣縱觀全局,並從中體會到危險呢?麵對鷲斯的命令他們無比憤怒,覺得鷲斯簡直就是謹慎過頭了,要是這個當口白白放走了第爾斯賊軍,那之前所做的一切誘敵工作不就白費了嗎?因此這些將領中隻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選擇了服從命令停止追擊並開始後撤。而遠在西線的比烏斯則根本沒有收到鷲斯的這封信件,鷲斯的聯絡方式被第爾斯軍的雅莫察覺,信件落在了雅莫的手上。
就在鷲斯發出撤退命令的第二天清晨,第一支追擊的部隊遭遇了第爾斯軍的伏擊,卡多將軍的兩千人部隊全軍覆沒,卡多將軍戰死,生還者不足百人;緊接著第二個犧牲者出現,利庫厄尼斯將軍的三千人遭遇伏擊,僅五百人突出重圍,利庫厄尼斯將軍身受重傷無力突圍,自殺殉國;白蘭普將軍的一千八百人在前往解圍的過程中遇伏大敗,損失了六成兵力。
第爾斯軍展開了大反擊,阿斯旺達會戰的局麵為止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