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契力爾之所以急急匆匆把巴德爾召回,並非是他有意放安巴爾圖裏一條生路,而是因為他更需要的是安巴爾圖裏的部隊。隻有把這支部隊掌握在手,才能真正切斷安巴爾圖裏再次崛起的根源。
因此,他對於那些扈從部族和附屬國的軍隊采取了懷柔政策。在這場決戰中,安巴爾圖裏率先從戰場撤退,使得原本就人心渙散的大軍徹底失去了主心骨,以步兵為主的這些部隊麵對騎兵的猛攻,又失去了防禦設施的依托,簡直就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所以他們大多數選擇了放下武器投降。阿比契力爾對這些人都采取了安撫的策略,並且邀請他們的首領跟隨自己一起前往見證安巴爾圖裏主力騎兵是如何覆滅的,這是他有意要在這些首領麵前顯示自己軍隊的武力,以確保他們今後不敢輕舉妄動。
也正因為如此,阿比契力爾為了確保勝利而召回了巴德爾的部隊,兩軍從東南兩麵向正在撤退中的西突契主力騎兵發動了猛烈攻擊。
在這一戰中阿比契力爾有意炫耀,親自衝在了最前線。麵對西突契的八萬騎兵,阿比契力爾如入無人之境,親手斬殺了十七名千夫長以上的將領,其中包括了西突契軍的主將和麾下五名萬夫長。他的神勇令敵軍心膽俱裂,最後超過五萬名西突契騎兵放下武器,宣布臣服於這位大陸上最勇猛的戰士。
在眾多首領們目瞪口呆的表情和隻斬殺了一名萬夫長的巴德爾的不平之鳴聲中,阿比契力爾大獲全勝而回。他全身上下除了那頂金盔之外全都染滿了敵人的鮮血,就連嘶風馬都被染紅了一大半。可他的形象在突契士兵眼裏就像是戰神的化身一樣。
在突契士兵如雷鳴一般的歡呼聲中,眾多首領跪伏在地向阿比契力爾表示臣服——在他們這一生中從來沒遇見過如此令人畏懼的戰士,他們的士兵在這位大汗的麵前一定會戰栗不已,根本無法與之對戰的。
玄池一戰,阿比契力爾收編了五萬以上的西突契騎兵,完全擊滅了兩萬多人,僥幸逃脫者隻有幾千人。加上收編的其他部族的軍隊,安巴爾圖裏的二十二萬七千五百人中有十七萬多成為了他的部下,可說是全麵性的勝利。與之相對的,阿比契力爾的部隊傷亡並不多,隻有左都護大人葉兒先的一萬五千人幾乎被全殲。但正是因為葉兒先成功拖住了安巴爾圖裏的精銳騎兵隊,才能夠如此順利的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阿比契力爾宣布本次戰役中葉兒先為首功,封為左賢王,統領西突契故地中金山以南,藥殺水以東,沙漠以西的全部領地,所有收編的附屬國和部族部隊全部歸他指揮,另撥給精銳騎兵兩萬,負責安撫新領地和剿滅安巴爾圖裏餘部。將軍凱度升任左大都護,統治沙漠以東地區,切斷絹之國與西方通商的道路。
巴德爾被封為右賢王,協助自己整頓軍隊即日開拔回龍城。阿比契力爾心中始終有一個顧慮,那就是絹之國已經知道了自己遠征的消息,他擔心絹之國會冒險偷襲空虛的後方,因此才這麼著急撤軍而回。在他的眼裏,失去了大後方和軍隊的安巴爾圖裏已經隻是一條喪家之犬罷了,已經不值得再為了這麼一個人勞師動眾,白白浪費時間了。
幾乎同一時刻,安巴爾圖裏的逃亡之路也已經接近了尾聲。曆經長途跋涉,安巴爾圖裏好不容易回到了王庭附近,一路上他費盡心機才收集了一些殘兵,好不容易他的部隊達到了將近一萬人。他打算憑借著這些軍隊來打敗凱度的部隊,重新鞏固後方。
打聽到了凱度的主力也已經朝自己逼近,安巴爾圖裏下令安營休息。長時間的奔波讓部隊疲憊不堪,如果不及時休整,那將根本無法形成戰力,如果不能在這裏獲勝的話,那他安巴爾圖裏就什麼都沒有了。
後半夜時分,熟睡中的安巴爾圖裏被一陣馬蹄聲驚醒——長年的經驗告訴他這是大批騎兵來襲!迅速起身的他立即下令全軍戒備,然而這一切還是晚了一步。當喊殺聲四起的時候,安巴爾圖裏剛剛穿戴完畢,而大多數的突契士兵卻沒有他這麼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