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迪爾子爵現年三十九歲,身為老米迪爾侯爵的親侄子,他被艾魯爾封為子爵原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過米迪爾子爵在護教軍中可以算得上是兼具指揮經驗和實戰能力,同時也有極高的宗教熱情的佼佼者。安卡迪裏為了挽回護教軍和布教團的名聲,此次專門派遣米迪爾子爵率隊前往北部地區,力圖用勝利果實來證明護教軍的價值,同時讓布教團在艾普斯密頓站穩腳跟,否則他是沒法向孔巴吉爾大祭司交代的。
臨危受命的米迪爾子爵自覺責任重大,因此采取了最快的行動,僅用了五天就從艾普斯密頓城開拔來到了艾普斯密頓的北部地區(同樣的距離第爾斯軍的布防速度大約是兩天到兩天半)。這在米迪爾眼裏已經是難能可貴的神速了,因為他率領的所謂軍隊能承受這樣的行軍速度完全是因為對於榮譽的矜持和他本人的嚴厲督促。
可是不幸的消息重重的給米迪爾子爵當頭一棒:亞基祭司軍發動了突然襲擊,他們組織嚴密,行動迅速,僅僅兩天內,第爾斯軍在北部建設中的十九座軍事設施就失陷了十七座,目前隻剩下由達拉將軍和羅蘭西斯將軍駐防的兩座要塞還在第爾斯軍的掌控之中!
顯然第爾斯軍被這次突襲給打蒙了,這樣一來,難羅河以東的北部艾普斯密頓地區幾乎已經沒有第爾斯軍的存在了,據米迪爾所知,最近的第爾斯駐軍離自己的位置也有兩天以上的路程,而且那還是一支僅僅兩千人的部隊。自己的部隊現在可能會直接麵對蜂擁而來的亞基祭司軍!
由於是在領地內行軍,自己沒有斥候部隊,糧食也僅能供應不到三天的量,這樣的軍隊是根本無法抵抗敵人的大軍的,更何況這些手下都不能稱之為軍隊,隻是徒具人數而已。麵對這樣嚴峻的局麵,米迪爾覺得立即撤退才是上策。
可是他卻不能把這個消息告訴部下們知道,否則這支軍隊可能在瞬間瓦解掉。因此他決定先改變行軍方向,轉道向西行軍,然後沿著難羅河向南回轉。
實際上米迪爾直接宣布這一消息讓部隊化整為零逃亡,或許反而是個避免傷亡的上策。兩千人的部隊聲勢雖不夠大,卻也足夠引起敵軍的重視,而他又沒有直接難逃,而是繞了個圈子,這就給了亞基祭司軍寶貴的時間。大量的間諜把他們的位置訊息傳給了祭司軍,隨後掩殺過來的祭司軍則高舉著屠刀揮向了這群綿羊一樣的護教軍。
就在米迪爾子爵聞到了難羅河河水的氣味時,三麵包抄上來的三千祭司軍發動了攻擊。
“敵襲!”淒厲的聲音響了起來,護教軍中頓時亂成一片,所有人大聲喧嘩著,叫囂著,謾罵著其他人的胡亂行動,然後自己同樣漫無目的的東奔西走,甚至有人認為是第爾斯軍對自己下的毒手。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兩千護教軍已經像一團幹澀的沙子一樣崩散了,米迪爾根本無法阻止部隊的潰散,他本人也差點被亂軍衝得從馬背上摔下來。
意識到無法挽回局麵的他隻能選擇逃亡,然而即使是這個決定他都下得太慢了,祭司軍的快速行動已經切斷了護教軍的退路,血腥的屠殺開始了。
不斷有護教軍的士兵們慘叫著倒下,同時伴隨著更多護教軍扔掉武器,哀求著自己的性命,可是祭司軍絲毫不留情麵,將這些跪地求饒者變成了一堆堆沒有生命的肉塊。隻有少數貴族子弟能提起勇氣維護最後的尊嚴,可惜他們並沒有維護這份尊嚴的力量,勇敢的行為換來的隻是更多的刀刃和槍尖,把他們的屍體點綴成鮮紅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