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 是戰是和(1 / 2)

高麗入侵的消息傳到了長安,長安城內炸開了鍋。

劉裕通急召文武重臣進宮商議,太子劉龑也被召來參與此次會議。畢竟,最初出兵平叛的方針和提議都是他最先提出的,而且自從遼東叛亂開始以後,劉裕通似乎對劉龑的判斷能力相當的認可,經常讓他出席重大決策會議,眾大臣也已經明顯感覺到皇上有將國事大任托付給太子的意圖。

劉龑站在父親身後,心裏念叨著出門前伍思成最後的那句話:“不管如何,此戰非打不可,初戰必不利,久戰則必勝。”

右仆射李再興現年五十七歲,是朝中有名的主戰派文官,他今天率先發言:“陛下,臣認為高麗膽敢公然違反聖祖皇帝定下的和約,侵入我國領土。必須立即派兵加以討伐,將它徹底擊敗,逼迫高麗國王降服在陛下的麵前,讓高麗徹底臣服於我國!”

主和派的左仆射韓可民則持不同意見:“陛下,臣以為應該先派出使者質問高麗國王的敵對舉動,爭取讓高麗王主動撤兵認罪。”

李再興看著這個比自己還老八歲的同僚,冷笑道:“如今高麗已然入侵我國,殺死了我國的將士,還談什麼讓對方主動撤兵?”

韓可民立即反駁:“不試試怎麼知道不可能?一旦戰端開啟,遼東的黎民百姓又要承受多大的苦難?如果戰爭久拖不決,對國庫和國力將會造成沉重的負擔,黎民的生計將更加艱難,這些都是陛下應該加以考慮的地方。此外,我國乃是大邦上國,高麗不過是東北一隅的彈丸小國,如果我軍戰況不利的話,我國周邊的強國突契和吐蕃將會蠢蠢欲動,其他屬國也會產生動搖。”

李再興聽了這話頓時大怒:“正是因為不能讓這些國家看輕我們,所以才必須對高麗加以懲戒,否則我國的大國威嚴何在?”

麵對兩位重臣的爭執,劉裕通擺擺手製止了雙方繼續爭執,兩人隻得各自退下。劉裕通回過頭來看著劉龑道:“龑兒,對於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劉龑急忙整頓了一下思緒,然後開口道:“父皇,兒臣認為兩位大人所說的各有各的道理,高麗膽敢犯我邊境,必須加以懲戒才能揚我國威,但戰事一起,國力勢必受損,百姓也會因此而受苦。所以兒臣正在思索如何能夠兩全,不過這個想法可能還不太成熟,想請各位大人們加以指正。”

劉裕通揚起了眉毛,看了看自己的兒子:“那你就說來聽聽。”

“兒臣遵旨。兒臣以為高麗國曆經幾十年戰亂,民風尚武,士卒精強。而且此次他們膽敢侵犯我朝國土,必定是蓄謀已久。反觀我朝,我國久未動刀兵,士卒都缺乏作戰經驗,此次常都護大人能帥兵平叛成功,固然是因為奇謀,不過裏麵多少也有僥幸成分。更關鍵的是常都護並沒有完全做好與高麗作戰的準備,我們是倉促應戰,在局勢上處於不利的地位。黑泥灣一戰,陳將軍壯烈殉國就是明證。兒臣推斷在戰爭初期,高麗必然會處於優勢,因此我們應該盡力避免與之正麵交鋒以免銼動銳氣。所以當務之急莫過於整備防務,遲滯高麗軍的行動,拖慢高麗軍的進攻步驟,為我軍調集作戰所需的兵員,物資和訓練贏得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之後,得到經驗累積的我軍必定能成為勝過高麗軍的部隊,此時我國的國力優勢就會顯現無疑,然後再與高麗展開全麵決戰,則高麗絕非我國的對手。我軍必將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