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1 / 2)

……

說著,便讓封德彝起頭先吟了。那封德彝吟道:

天街不過亂如此,

奇花爭豔竟紛飛。

好是一年牡丹節,

當喻大唐繁華詩。

李世民聽了笑道:“封卿也真會比喻,大唐真有這般繁榮倒也遂了朕心願了。”

蕭禹接吟道:

上心既同牡丹開,

一言九鼎吉祥來。

天下萬事從頭做,

大唐興盛指日待。

李世民聽了微笑頷首,卻不言語。往下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大臣吟了,便是一番讚賞,遂輪那尹德妃吟道:

花開滿樹蝶紛飛,

好是繁華賞心遲。

可憐牡丹妍顏色,

一縷香魂繞夢歸。

李世民聽這尹德妃所吟,不禁暗暗吃驚,心想:這尹德妃真好大膽,個個所吟都歌功頌德,喻讚大唐未來之繁盛,獨她吟得戚戚含悲,難道不怕朕降罪於她?

李世民又細品想道:倒也怪不得她,這詩前兩句不也吟了繁華了?後兩句倒是吟了實際感受,“可憐”二字尤讓人感動,那牡丹之魂看不見摸不著,隻能向夢裏尋找了。

再細想,這尹妃所吟非同凡響,卻在眾人之上,竟把香魂寄托起哀思來,從這一層想,竟讓人心酸了,紅顏薄命,物是人非,這不正是她對張婕妤的懷念嗎?

忽又想起隱太子來,覺得尹妃借物喻人,必是也懷念起往日這舊情人來了,那雖是一段奸情,可也畢竟是人情,人非草木,有這般幽怨思懷不足怪也!

便又暗裏感歎起來,就這麼幾句詩,竟讓人有了這麼多猜測,這麼多詮析,又有這麼多幽深情懷和意境,竟讓是是非非都雜混其中,若非尹妃,別人倒是難以吟得!

感歎之餘,忽便想起玳妃來。

這李世民雖是絕世英雄,戰場上殺人如麻,有攬日月饢四海之誌,卻竟也是個牽情種子,此時想起玳妃,竟心裏紛亂,仿有錐痛之感,那賞花之心瞬間蕩然無存,那臉色竟也陰沉下來。

小順子看看李世民神色不對,以為是尹德妃所吟之詩惹他不高興了,又恐生出別的端倪來,便笑了道:“這半天花也賞了詩也吟了,想皇上和太上皇也累了,這便起駕回宮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小順子便張羅著先著太監宮女送李淵和尹德妃回垂拱殿,接著護擁著李世民一家子折道回宮,幾位大臣也自回了各府上去。

……

玳妃哭了很久,劉媽好幾次進來勸著玳妃,說了好多話,劉媽說,今晚高陽就要進宮去了,連同奶媽一起接進宮去。

玳妃聽著這句話,心像刀絞般難受。

劉媽又說皇上說了,往後他會帶著高陽常來的,但是從今以後,你們母女隻能相見,不能相認,不能讓高陽心裏留下任何創傷。

玳妃聽著劉媽這話,仿佛覺得心裏好受了許多,她寧願相信這話是真的了,隻要能相見,不相認也無所謂了。

玳妃相信了劉媽的話,這個時候相信劉媽的話便是唯一的讓她看到的希望了,她甚至這樣想了,李世民也是高陽的父親呢,她也不過是到她父親的身邊去罷了,不會是生離死別的。

玳妃這樣想的時候,心裏似乎得到了歡慰,她止住了眼淚,停止了哭泣。

她對劉媽說:“你去把高陽抱過來吧,我要給她喂喂…。”

劉媽驚訝的說道:“這————這不行吧,動了便止不住的。”

劉媽是擔心玳妃給高陽喂後,會出現形狀上的變化,會影響她身子的美麗。

玳妃卻厲聲的說道:“為何不行,我生的孩子為何不能喂?”

劉媽無奈,便出去找了奶媽,把高陽抱了過來。

玳妃此刻沒有絲毫想到該珍惜她的身子,甚至也不會去想著李世民,她一股腦裏想的都是高陽。

她從劉媽手中抱過高陽,迫不及待的撩起衣裳。

她的動作卻是那樣地笨拙,是那樣的生疏,顯得那樣地沒有絲毫經驗,或許是高陽已在奶媽那裏吃飽了,根本沒有配合她的意思。

玳妃抱過高陽,可是高陽卻總是躲閃著。

玳妃著急了,她幾乎是哀求的說道:“高陽,你就吸點兒吧,吸點,娘求你了。”

這時候高陽仿佛懂事般,便把小嘴湊上去。

那個時候,玳妃感到了做母親的真正的幸福,她感到有一種從高陽小嘴裏傳遞過來的讓她震顫的快樂。

可是一會兒玳妃卻失望了起來,高陽再也不願意吸,她發現竟然連一點ru汁都沒有。

她焦急的問劉媽:“這是怎麼了,怎麼啥也沒有?”

劉媽笑道:“仍閉塞著,這回是不會有的。”

玳妃感到非常的失望了,雖然好幾次的試圖讓高陽吸著,可是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