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肋條!這些肋條已經是連排船的一倍還多,如此加下去,太耗費了吧?這都是上好的大樟木,找起來非常難,要放好幾年才能用!”此時他正和溫老二就新船的肋條數量問題爭得麵紅耳赤。
按照他的意思,新船的肋條最好是30厘米一根,還都要打磨成接近三角形的樣子,這樣的形狀最不影響強度,卻能最大限度的減低重量。可是溫老二不幹,80厘米一根肋條已經讓他快吐了血了,用他的話說,他從7、8歲起就跟著父親、哥哥造船,從來沒見過哪條船的肋條會這麼密。80厘米已經是他想像力的極限了,還要加密幾乎三分之二的數量,他無法接受,成本太高了。
“這樣吧,這艘船算我自己買的,不計入合作社的花費中,是好是壞我自己擔負。這樣成了吧?溫伯,咱們不是要循規蹈矩的造船,那樣的話還造原來的樣式豈不是更省?我也不想要那些福船、沙船和鳥船,它們太笨重!我想要一種既能跑得快,又能抗住大浪拍打的新式帆船。它會帶著咱們走向很遠很遠的大海,能讓您的子孫成為最好最好的船匠。不過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不斷的改良、不斷的創新,就好像是釣魚一樣,鉤子上不掛餌,就不會有大魚咬鉤。聽我的吧,試一試沒壞處,我明天就出海,再抓一條更大的鯨魚回來,這樣咱們就不愁造船的錢了,您說呢?”
洪濤和這個倔老頭說得口幹舌燥,還是說不通,最終隻能拿出自己的殺手鐧,單獨核算!我不用合作社的錢了,這下就沒成本問題了吧?就當我是一個前來訂做帆船的客商,我說怎麼造就怎麼造,能不能出海是我的事兒,工錢、料錢、利潤一分錢不少給!
“我……我不是說舍不得,可是這樣的船造出來比朝廷的戰船還結實,能用得上嗎?而且我們的木料不太足了,老大去了山裏,一時半會也回不來,要是上這麼多肋條,恐怕就沒有船板的料了。”讓洪濤這麼一說,溫老二也有點不好意思。第一艘新船的性能他是看在眼裏的,除了個頭小一點之外,比現在所有的船都靈活、快捷,如果要是繼續造那種船,他一個字兒都不會和洪濤頂,讓幹啥幹啥。可是洪濤變得太快了,又要造一種更新的船,還要耗費這麼多好木頭,做為一個大半輩子都省吃儉用,一小塊木料都要撿回來劈成木楔子用的老船匠來說,太難以接受了。
“哦,木料不夠了啊……您早說啊,這個好辦,我去和羅大財講,讓他去萬寧、瓊州收購適合造船用的大料,實在不成就去廣州、泉州買!船是咱們疍家人的命根子,半點不能馬虎,如果我帶著溫三和溫五出遠海,您是不是希望船越結實越好?別心疼錢,有我在,絕對讓大家吃喝不愁,這艘不到六丈的船隻不過是個試驗品,是讓您老和幾位哥哥練手用的。我們以後還要造更大、更結實的大海船,十丈、十五丈都會有!”洪濤終於明白這個老頭幹嘛要和自己頂牛了,合算是怕木料斷了完不成這艘船耽誤事啊,這個太好辦了。南宋朝缺堿、缺銅、缺銀,唯獨不缺的就是百年大樹,還不用太遠,海南島上就有。剛砍伐下來的不能用沒關係啊,咱可以去買,沒聽說造船的還買不起木料,那還造個屁啊!成本?自己又不打算賣船,考慮那麼多成本作甚?自己要的是堅固、是適航性、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