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然記得你的孩子出生時的情景,記得孩子成長的一點一滴。你多麼希望能給予他最好的成長環境,最佳的發展機會。盡管生活使你體驗到生存的艱辛,但是當你身心疲憊時,看到嬌嫩的孩子向你展開笑臉,露出那兩排珍珠一樣的乳牙時,你心裏立刻溫暖起來,充滿了甜美的希望。你相信你的孩子可以有幸福的人生,相信他不必如你這般遭遇如此多的難題,相信他可以一切遂心如意。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或許在更早的時候,你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你相信你的努力會得到好的結果。比如,你相信從小讓他學畫畫,學演奏某種樂器,學下棋,學念詩,對他的將來必定是有好處的,盡管你不能十分清楚地預見將會有些什麼好處。
確實,孩子是否可以有好的發展取決於父母所能給予的最大的發展可能性。教育專家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合適的教育。然而,對於身為非教育專家的父母,要理解這句話並按照這樣的原則來教育孩子,必須進修“父母學”這門課程。雖然我們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提供這樣的課程,但是我們有很多書籍可供閱讀。我們在尚未學會為人父母的時候就已經為人父母了,所以千萬不要以時間少為借口而不去學習,或者為了偷懶而僅僅像吃快餐一樣閱讀一些過於簡單和粗糙的“速成手冊”。人生的發展在很多時候需要自身的努力,但是如果有一個好的基礎和好的起點,無疑有極大的幫助。父母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基礎和好的起點,而這需要父母精心地策劃和認真地構築,絕對不能馬虎應付。為人父母,是人生中最艱難的任務,但也許是最有意義的任務。
本書是你可以仔細閱讀的許多本書中的一冊。如果你隻是想在等待電視廣告結束後繼續收看電視連續劇的時候隨意地翻一翻,希望能在極短時間內獲得教子的“速效靈丹”,那麼本書會讓你失望的。本書隻適合願意並且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書,能夠用心琢磨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父母閱讀。
本書主要討論3~6歲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3~6歲這一人生發展階段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學前期或幼兒期,這時候的孩子被稱為學齡前兒童。孩子在這一階段將逐步參與社會生活,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並為接受規範化的學校教育做準備。本書將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個性形成方麵可能遭遇的最主要問題和父母可以提供的幫助。
在論述各方麵的問題時,我們還為家長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案例,並就怎樣處理這一類問題提供了參考意見。謹此與各位讀者共同探討。
本書的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的內容,以及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的心理學理論部分由星海音樂學院的趙東梅博士撰寫。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案例由佛山市蓓蕾幼兒園提供。其他部分的內容由郭淑斌撰寫。全書由郭淑斌審核、修改並最後定稿。
祝願天下的父母幸福,祝願所有的孩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