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三公子被人扒光全身衣服,打暈丟到城西一處廢棄的土地廟險些喪命這事很快傳遍整個黎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隻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袁家似乎並沒有準備出麵將這個凶手給找出來的意思,反而是不對此事做任何的解釋。
這讓無數人都開始猜測到底是誰有這麼大膽子,敢向袁家動手,不過很快隨著前線的一份份捷報傳來,這個消息被人慢慢遺忘。
至於此事的始作俑者,楊天等人早就回到軍營,就算是袁家有心,恐怕也不可能從上萬人當中找到楊天他們。
前線的捷報一封又一封,源源不斷的傳了回來,不是說俘虜勃遼多少士兵,就是占了勃遼多少城池的,看起來皇帝第二次東征勃遼似乎進行的異常順利,很多人心裏甚至再想或許這一次能夠打進勃遼的都城徹底平息戰火也說不一定。
黎陽這邊,作為督糧官,負責押運糧草大事的楚國公則是神神秘秘的,經常跟部將聊到深夜,沒有人會關心他們再議論什麼,隻有楊天知道,一場震驚整個大隋,甚至動搖大隋統治根基的叛亂馬上開始。
正是從這場戰亂之後,原本富強的大隋一日不如一日,直到十八路反王傭兵自立,六十四路煙塵攪得天下不寧,而後李家趁機起兵,攻占長安,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皇帝,正式稱帝,這個大一統的國家就此滅亡。
大業九年六月,皇帝集結大軍準備攻打勃遼的都城上都,勃遼大軍死守不出,雙方僵持半個月,大隋也未能拿下勃遼的都城,各位大軍都有些疲倦,連皇帝都有些心煩。
眼看著糧草即將吃盡,為了保證朝廷大軍順利攻克上都,煬帝下令讓遠在黎陽的禮部尚書,楚國公楊玄感運送糧草,解決大軍的難處。
軍報送到黎陽城外的駐軍大營,傳令的旗牌官很是小心的將手中的軍情送到楊玄感的手裏,然後等著對方的回複。
隻見楊玄感將信囊拆開,抽出一張對折的信紙,一雙眼睛幾乎沒放過紙上的一個字。
信紙裏麵的話並不多,但言語清晰明了,正是當朝天子楊廣的禦筆所書。
簡單來說就是大軍糧草欠缺,讓他從即刻起開始運送糧草前往勃遼,不得有誤。
此時的楊玄感心裏微微一顫,這份救命的軍糧情報對他來說正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皇帝此時遠在萬裏之外,還麵臨著即將斷糧的危險,隻要自己扣住糧草,登高一呼,後麵的結果已經不用多想,這正是他多年想要的絕佳時機。
眼見楊玄感沒有馬上做出反應,這個小小的旗牌官也有些緊張,但他又不敢催問,隻能低頭站在一旁,等著楊玄感的回話。
“好了,前線的消息本官已經知道,你回去告訴陛下和諸位將軍,就說我糧草馬上就來,請皇上稍安勿躁。”
“是,大人,小的這就回去報於皇上和諸位將軍。”
待人走過,隻見屏風後麵一道魁梧的人影走了出來,看模樣竟然和楊玄感有七八分相似,隻是此人給人一種鋒芒畢露,剛烈不催之感,不似楊玄感那般深沉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