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作者男哥。如果我的書有幸出版,並且它有幸被你閱讀,那我自然也很高興,這就是緣分唄!那麼我寫的這段曆史是蘇聯曆史,而不是整個俄國曆史。有人就問了,有什麼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了,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包含於”的問題,俄羅斯的曆史包括蘇聯曆史,俄國、蘇聯、俄羅斯不是一回事。為什麼呢?原來俄國的東歐部分在中世紀早期被稱為羅斯地區,分布著大小數個公國,被稱為羅斯諸公國。後來猛人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羅斯諸公國都被滅掉,他們被迫臣服於蒙古人,再後來大多成為金帳汗國的附庸。金帳汗國衰落後,莫斯科大公國等開始發展起來就把蒙古人趕跑了,吞並了這些地方。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繼承拜占庭的皇冠,自稱沙皇,國號稱俄國。1687年彼得一世正式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等到了十月革命之後俄羅斯又叫過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再後來同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了蘇聯,最後蘇聯解體了,蘇聯就成了俄羅斯聯邦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俄羅斯。
看著有點亂,但其實這個不難理解,這些名字隻不過不同時期的不同叫法罷了。這就好像是咱中國各個朝代的國號唄,就好比俄國是大清國,蘇聯是民國,俄羅斯就是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蘇聯的曆史呢,是從俄國1917年的十月革命開始的,按照道理來說這段曆史應該從那一年開始,但我總覺得那樣寫有點太突兀,之前的事情也得講講——我們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這“十月革命”可不是突然就發生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一點點積累的。要說最根本原因,那肯定是腐朽的帝製嘛,獨裁的帝製不順應曆史潮流,被推翻那是遲早的事情。但是一點點把這個巨大無比的帝國推向滅亡的直接原因卻是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那亞曆山大二世為什麼要推行改革呢,咱還得往前推。
話說這亞曆山大二世有個老爸叫做沙皇尼古拉一世,這尼古拉一世在活著的時候打了一場仗,一場挺丟人的仗——克裏米亞戰爭。
之所以要打這克裏米亞戰爭是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這巴爾幹半島絕對是個亂套的地方,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地圖,不愛看光聽我說也行。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係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方麵積55萬平方公裏,麵積比四川省大不了多少,但是卻有十一個國家,像什麼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反正你新聞上聽到的各種什麼“亞”的國家大部分在這裏了,所以那裏的人沒事開車,一不小心就容易衝到別人國家去,要是兩國關係好點還行,就當沒看到,要是趕上兩國關係不好互相仇視的情況,就說你這是派遣間諜潛入本國,然後立馬就造成了兩國爭端。而且信奉的宗教包括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這國土一小肯定就總有領土爭端的問題,幾平方米的地方都當做寶貝似的,再加上信仰不同,說這地方不亂都沒人信。不過那都是次要的,怎麼說都是一個半島的老鄉,坐下來好好談談不會出什麼大亂子,關鍵問題是國外勢力總來攪和,都想趁亂分得一杯羹。更有甚者,有的國家想把這裏直接變成自己家的地盤——比如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