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儒?(1 / 3)

不知何時起,士子們都開始議論玄大6進入了戰國時代,下進入大世之爭。 Ww WCOM自大周平皇東遷洛陽,傳承了一萬年的大周開始失去了往日的雄風,再也不複當年八百諸侯來朝的盛況。各大諸侯國早已將大周子當作擺設,各國厲兵秣馬,招賢納士,以此稱雄戰國。

諸侯之間戰火連,大周當初八百諸侯到如今隻剩下了二十三國,其中秦楚燕韓趙魏齊並稱戰國七雄,而剩下的一眾國夾雜在大國中苟延殘喘。

越國正好處於齊楚之間,多年來齊國和楚國互相牽製,正好是讓越國有了好些年的殘喘時間。可就是因為這殘喘的機會,讓越國上下風氣大變,立儒術為國教,一心隻幻想上古王道治世之時。君王不思進取,臣子得過且過,全身心的享受這最後的狂歡。

越國金陵城郊,儒月書院。

一少年在場中對著眾人一一作揖,得到台上老者肯之後,在場中沉思片刻,抬頭胸有成竹道:“自古以來,萬物皆有所學,而治國之道為之也,禹皇立夏傳承兩萬年,後有成湯開商,又傳承三萬年,其後我大周也有一萬年,何也?”

少年頓了頓看了一眼場中眾人又繼續道:“王道也。自平皇東遷,下紛擾,諸侯崛起,禮樂崩壞,烽火連,眾民陷於水生火熱之中。尤為西秦,乃蠻夷之邦,商鞅實乃蠻夷之祭祀,逆而行法家,民不聊生,自古以來就刑不上大夫,而如今秦人居然不知劓刑之醜。”

少年的是振振有詞,擲地有聲,引來一眾士子羨慕的目光,就連夫子也是頻頻點頭。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儒家士子總是要罵西秦和法家幾句才能贏得滿堂喝彩。

“王道者,乃德政化民,昭德四海,民眾休養生息,教化於民,鄰裏之間生間隙,用德感之;邦國之間生戰火,用德化之;監牢賊盜,以德教之。民眾行井田,共同勞作;士大夫行王道,教化於民,然則百年之後,恩及海內,威震宇內,王道大興,萬國來朝。”

少年完之後下麵傳來一陣喝彩。

“魏興,不錯不錯,深得我儒家真傳,希望你回到宋國,一定要大展宏圖,將我儒家禮法傳遞下去。”夫子道。

“老師,弟子定不負您所望。”

夫子點點頭,顯然對魏興非常滿意。翻開手中竹簡,皺了一下眉頭道:“下一位,陳均,喔,聽你你之前修習法家學問,可否就魏興所論戰一番。”

自從法家興起,法儒就不兩立,隻要是有法家儒家弟子在的地方一定會論戰一番,就連夫子也不例外。

此時從場中站出來一位年約十七八歲的少年,一襲白衣已經被洗的有些黃,上麵還有幾個補丁,腳下居然是一雙草鞋,對比起其他學子來,無疑顯得非常寒酸。可是陳均絲毫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麵上神態自若,眉宇之間露著堅毅之色,雙眼燦若星辰,書生意氣。

“夫子,這隻怕不妥,今日學生修習的是儒術。”

場中眾人就連夫子都認為陳均還算聰明,沒有在這問題上進行爭論,這當中的厲害關係他們可都是清楚的。要是陳均輸自然是顏麵掃地,丟了法家的人,要是陳均贏了,那麼不僅魏興顏麵掃地,而且就連場中儒家士子也是抬不起頭,得罪人。

“哈哈,既然如此,不戰也罷,就算是論戰你也是個輸,不然你又為何來學我儒術。”夫子話中盡是帶著對法家輕視之意。

陳均聽到此處,心中很是不服,心道自己得罪人又算得什麼,法家的名頭是萬萬不能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