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市2001年夏。
七月盛夏,太陽正毒,曬得人汗珠往下直滾。雖然早上剛剛才下一場雨,但也隻是給悶熱的空氣增加一點濕度,即使站著不動,都會慢慢一身汗,更何況現在還在人堆裏。
今天九中門口貼了長郡高中的第一批尖子班招生的名單,校門口聚集了不少人。長郡尖子實驗班,不論家庭不走後門隻看成績,隻招前120名。長郡本來就是全市最好的中學,尤其是高中,每年的重點大學升學率能高達65%,更何況是特別看重的班級,通常這兩個尖子班都是百分之百能上重點大學的,所以進這兩個尖子班是所有初中生夢寐以求的事情。
九中隻是陵市一所三流,不對,五流中學,每年能考上長郡高中的還不到1%,更別提什麼尖子班了,能被長郡高中錄取就不錯了。因為學校不好,所以校園建設沒有跟起來。校園不大,隻有兩棟四層樓,學校用二人高的水泥牆圍起來,在一片老舊的平房中間雖然孤零零,但也顯得鶴立雞群。樓比較舊,已經泛黃了,能清晰地看到即將脫落的一層層牆皮,操場和跑道剛剛鋪上水泥,還不能站人。以前一到下雨天,就很泥濘,完全沒辦法站人,所以一年到頭一半的時間操場都是荒置的。同學們最經常活動等區域隻剩教學樓道,順便可以俯視那整片所謂的操場。
關小雅就是在這個學校裏讀了三年的初中,也即將離開這裏,因為長郡的這張榜單上有她的名字。
黃底黑字的榜單上,用紅色的圈圈出了九中本校考入長郡的同學名字。
“關小雅,長郡高中,595分,第4名”
“張毅,長郡高中,572分,第109名”
“李希,長郡高中,560分”
“王小冉,長郡高中,550分”
自然,寫上名次的表示不光進了長郡,還進了兩個尖子班。
人群一直在攢動,更多的是周邊的小販和行人,因為,結果學生和家長都早已知道了。他們一直議論紛紛:“今年有兩個上長郡尖子班裏呢,還有一個排在第四名呀,九中今年真不錯啊!”
“是啊,往年能考上長郡高中的隻有一兩個,這次直接衝進前五啊,看來九中教學質量慢慢上來了嘛。”
…….
小雅此刻也在人群裏,對於自己成為周圍人口中討論的對象,她還不太適應。尤其是前幾天師生大會時,被請上主席台,當時,校長在前麵眉飛色舞的講著九中教學質量這麼多年取得多大的提升、付出多少努力等等,他們幾個考上長郡的一直站在舞台旁邊,做所謂的榜樣,其實就是人肉背景。小雅當時覺得自己就像一根春筍,正旺盛的開心的向上生長著,卻被硬生生地扒掉一層又一層皮,還非得開心地露出最’鮮嫩’的部分出來取悅大家。
她也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次好的成績是學校經過十年的努力才達到的,原來這份成績與學校十年榮譽掛鉤,更象征著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