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另類思路投資新興市場(1 / 2)

另類思路投資新興市場

專欄

作者:陳予燕

阿傑伊.克裏希南(Ajay Krishnan),與安德烈.庫圖佐夫(Andrey Kutuzov)、羅傑??艾德雷(Roger Edgley)和勞拉.格利茲(Laura Geritz),都是瓦薩奇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該基金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增長,並尋找市場被低估的潛力股。

在過去的15年中,機構投資者對指數的依賴越來越強,新興市場作為一種投資類別也被市場所接受,並成為投資者構建全球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對於積極的基金管理人來說,專注於指數就意味著機會。但指數的缺陷在前沿市場尤為明顯。

近期,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Salt Lake City)的瓦薩奇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阿傑伊.克裏希南(Ajay krishnan)等人,對如何投資新興市場發表了觀點。該基金創立於1975年,環境僻靜優美,遠離華爾街的喧囂嘈雜。

針對低效的新興市場,文章介紹幾種另類思路來捕捉一些傳統方法漏掉的投資標的:瞄準小公司、瞄準前沿市場和新興市場小國家、精心挑選細分領域的好公司。

投資新興市場的傳統方法

新興市場中大市值的公司一般占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的大部分,這主要與指數投資以及采用與指數相關基準的做法有關。指數主要依賴於市場中的權重股(通常是大盤股),積極的基金經理人通常會圍繞指數來建立投資組合,以減少業績跑輸基準的風險。

積極管理的投資組合遠離基準的程度,也就是經理人偏愛大市值公司的程度。首先,通過持有大盤股可以與指數保持一致,經理人可以密切跟蹤基準,而不會受限於隻投資小部分。其次,在新興市場開展專項研究很困難。機構研究傾向於專注較大的國有公司,因此,基金經理人要開展此領域以外的研究就會受到限製。第三,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在投資某些國家或小公司可能會遭遇結構性障礙。第四,投資大公司的組合收益更大,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潛在收益。

傳統的新興市場投資方法中一個主要缺陷就是在地緣方麵缺乏多樣性。例如,截至2014年3月31日,55%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主要依賴於四個國家或者地區——中國、韓國、台灣地區和巴西。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及許多公司深受新興市場投資者青睞,但都是出口導向型的。

結果投資組合中充斥著全球周期性公司及其他出口發達國家市場的公司股票,而不是滿足內需的股票。這使投資組合有著高度的相關性(特別是在材料和能源部門,往往受全球價格的影響較大)。

過多投資國有企業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這些國有企業與政府部門區分不大。投資者們認為,隨著發展,這些國有企業不是被私有化就是被關閉或者倒閉。但是,現如今政府支持的企業比以往發展得更大。例如,世界前10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根據儲量計算)都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的運營並不總是為了股東的最大利益。然而,新興市場指數中的許多企業都是國有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中20隻股票有8隻都是國有的。

投資者過多關注新興市場中的大盤股,大公司股票的價格更有可能估值合理甚至過高,但很少存在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瞄準小公司

所謂的小公司就是市值小於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小型股指數(the MSCI Emerging Markets Small Cap Index)所列的大公司之外的公司,市值不超過85億美元。

最成功的小公司具備以下特征:新產品、新服務、新的市場和創新機製,這使它們能夠迅速提升銷量、市場份額和利潤。

投資者很難獲得小公司的信息,研究員也很少提及這些小公司的情況,大型機構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對這些小公司也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