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疼並快樂(一)(1 / 2)

再次打開封存的記憶之門,許許多多的過往記憶已被歲月衝刷得殘缺模糊,甚至無影無蹤。零零總總的心願夢想被現實消磨得肢離破碎,甚至煙消雲散。也許是反複回顧的原故,或許是刻骨鉻心的原故,還有可能是文字圖片有所記載的原固,那些與秋桐有關的存舊往事記憶隻要稍稍花點功夫,總能從內心深處浮出彙聚,重新呈現在腦海裏。

追尋十九歲灰暗雜亂的往事記意,試圖將當時經曆發生的事情以及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真實原因,還原探究清楚後訴諸文字時,在不經意間總是被回憶刺中,迷迷糊糊地重陷少年迷茫、彷徨、憂傷、痛苦的意識旋渦中。斷斷續續寫出的文字所表達的意思總覺得與當時真實情況相差甚遠,完全沒有體現出對逝去的人和亦然健在的人的必要的真實性的尊重。出於對自己本心和事實的忠實,我翻閱了大量的留存下來的筆記和書信資料,向了解情況的親戚朋友反複求證,終於可以繼續本文了。

從旁觀默許到突然向秋桐表達雙方家人見麵來往的意願,父母和家人在初七晚上家庭聚會上出人意料的舉動,我猜測,很可能本意是想表明:通過觀察接觸,他們對秋桐還是比較滿意的,對我和秋桐的戀愛關係已經認可。毫無疑問,這既是對我和秋桐相戀的極大支持和首肯,也是給予因離愁滋生而情緒低落的我和秋桐的一份意外驚喜。

雙方家人見麵雖說是相戀之人必須經曆和渴望順利通過的一道坎,但就當時我與秋桐的情況來看,總覺得稍微有些唐突欠妥,心裏感覺有些意外又有些驚喜,有些期盼還有些忐忑。

覺得有些意外的原因,一是當時在新《婚姻法》離婚自由條款和改革開放浪潮的衝擊下,社會戀愛婚姻觀正處於劇烈的陣痛期,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大動蕩前夜。傳統的社會戀愛婚姻局麵被打破並開始發生根本性的動搖,中國出現了持續整個80年代的第三次離婚高潮。恩格斯“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成為戀愛婚姻信條,“感情不合”成為辦理離婚最常用的理由。受此影響,我和秋桐也像許許多多的相戀男女一樣,不願再走倍受世人病垢的傳統戀愛老路,希望能夠自由自在的自由戀愛。我已多次向父母闡明自己立場,在我倆都覺得條件成熟時,再請雙方父母出場見麵。沒想到還是就自作主張提出雙方家人見麵。感覺太不給麵子、不尊重人!二是即便認定雙方家人見麵來往很有必要,我的意見不予采納,出於通氣安撫、了解情況的考慮,即使是搞假民主、走過場,事前也應該和我通氣商量,以便我也事前知會秋桐,聽聽她的想法意見,讓她有個思想準備。三是沒想到在我還未正式與秋桐父母和家人見麵、不清楚我返校前她父母和家人能否抽出時間的情況下,就那麼唐突草率地提出了雙方家人見麵的話來。

當然,也不排除他們隻是隨口一說,以取悅我和秋桐。基於上述原因,我唯願他們僅僅是隨口一說,也希望秋桐把它當成諸如“到家來耍哈”、“哪天大家聚一聚”之類的客套話,以免背上思想包袱,徒生煩惱憂愁。

意外歸意外,不滿歸不滿。可常言說得好:胳膊扭不過大腿。他們這樣做了,我還真拿他們沒招兒,隻能無奈的苦笑歎氣。對於以自我為中心,純潔質樸、多愁善感而又困惑迷茫的我來說,父母和家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守護者、支持者和激勵者,是在困難和危險麵前甘意為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人。雖然有時厭煩他們過細地幹涉自己的私生活和個人問題,但是為了贏得家人的理解支持,防止再次盤問秋桐隱私,減少幹擾阻礙順利達成心願,在此前聊天時,我還是斷斷續續地向家人講述了我和秋桐中學同學、大學通信以及她的性格、特點、工作單位等情況。我甚至自作多情的猜測,或許是昨晚我對父母吐露秋桐對我言行舉止不太不放心的原故,才促使他們公開表明態度以打消秋桐的顧慮。否則,以他們的性格,即便是對認識了解一年半載的人都不肯輕意表態,又怎可能這麼爽快地首肯我和他們才認識二十餘天的秋桐的戀愛關係呢!由此可見,知會說服家人對愛情來說是多麼的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