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澤寺對於故鄉的鄉親來說,它不隻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城中古寺,它還是一座傳承記載故鄉燦爛輝煌曆史文化的殿堂,也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豐碑,更是代代樸實善良、忍辱負重故鄉女性的精神家園。散步、休閑、聚會、外出總要到那兒去盤桓。初四上午十點過,騎車帶著秋桐來到皇澤寺外的街邊,先將自行車寄存後,就步行前往皇澤寺大門。隻見山門外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靠嘉陵江一側的路邊,賣氣球、女皇米涼麵、豆花、酥餅、水果和鞭炮的攤販排成一字長龍,前麵擠滿了客人,攤主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時而有“砰砰”的響亮鞭炮聲在路邊響起,驚嚇得路邊行走的婦女兒童“啊啊”、“嗷嗷”地尖叫。秋桐走在我的內側,一支手緊緊地抓住我的胳膊,隨著不遠處鞭炮聲突然響起,也禁不住“啊啊”驚叫。我們排隊緩緩地購票進到了寺內,景區裏麵雖然人很多,但卻沒有叫賣聲和鞭炮的驚撓。本想先從左邊的曆代書法碑刻看起,秋桐卻拽著我,往則天真容殿方向走。她的理由是:“你回來都進皇澤寺看幾次了,今兒我們先去看女皇,免得一會兒中午人多,不好拍照”。來到真容殿,映入眼瞼的女皇真容像方額廣頸,神態安詳,頭戴佛門寶冠,身著僧尼衣袍,肩披素帛,項飾珞圈,雙手相疊於膝,作法界禪定印,係武則天晚年之像。秋桐讓我和她並排站在女皇真容像前,一起合掌給女皇像鞠了三次躬,然後仔細地端詳起女皇真容像正麵,接著又順時針繞著真容像慢慢看了一圈,再後來,她站在真容像左前方,微笑著讓我拍了幾張遠近不同的她與真容照的合影,又請邊上的遊人給我和她照了幾張與真容像的合影。照完像,我們仔細地看了則天殿內,臨摹明代陳鴻恩所著《無雙傳》中之“金輪遺像“所刻、武則天為“王“時的石刻畫像碑,碑上刻著的女皇頭戴冕旒,身著王服,雲環霧鬢,舞帶霓裳。看了廣政碑、一升仙太子碑、以及宋慶齡1963年為皇澤寺的題詞:“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從則天殿出來,又轉到二聖殿、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武氏家廟、鍾鼓樓等處遊覽了一番。
從皇澤寺出來,我們穿過嘉陵江鐵橋,到政府街一家小食店,吃了酸菜麵魚子、女皇蒸涼麵後,找了一家室內茶樓,撿背靜的兩人座沙發,坐下喝茶休息。秋桐在我耳邊輕聲問我:”苴硯,女皇真容像和女皇石刻畫像你更喜歡那個?“。這又是唱的那一出呢?昨天我才說她像女皇真容像的,今天可不能信口開河,我想了想道:”都喜歡“。
秋桐又追問道:“為什麼都喜歡?”
我側過身,笑著道:“真容像和石刻畫像都是女皇的像,隻不過是不同時期、不同展現方式上的差別而已。石刻畫像是遠景簡體畫,整體形象看著婀娜多姿。真容像是近景立體的,顯得更生動逼真。”
秋桐緊接著又問:“我真像真容像?”
我趕緊答道:“我說的是你有真容像的那些特點,遠看又有石刻畫像的風韻。”
考慮到晚上天氣冷,人又多,我和秋桐喝了一會兒茶,就趕往鳳凰山,草草地看了看燈會的設施布置,就下山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上漫步閑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