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廣元位於秦嶺山脈南麓,地處盆地北部、嘉陵江上遊、川陝甘三省結合部,為出川的北大門。素有“女皇故裏”、“蜀北重鎮”、“川北門戶”和“巴蜀金三角”之稱。至古有三條著名的出川入中原通道。一是劍門古蜀金牛道。為古代交流中原的主要通道,是金牛道上曆史文化最厚重、自然風光最優美而又最艱險的地段。李白“蜀道難”所詠歎的蜀道,“三百裏程十萬樹”的翠雲廊,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雄關,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家廟皇澤寺,盛唐石刻藝術寶庫觀音岩、千佛崖,明代佛傳壁畫覺苑寺,蜀道咽喉明月峽、清風峽、朝天峽,保存完整的劍閣古城、昭化古城,以及川陝蘇區革命史實的廣元紅軍文化園、紅軍攻克劍門關遺址等都在這條古道上。其中,昭化古城為古蜀道入川第一關,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發祥地,也是蜀漢政權的重要軍事重鎮。觀音岩是包括唐玄中孫女、肅中女兒永和公主鑿於唐天寶年間,現存40多窟,400餘尊,反映“安史之亂”唐明皇蜀中避亂、僖中皇帝逃難以及黃巢起義等史實造像。古道集中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紅軍文化、女皇故裏文化、古代交通文化、石刻藝術文化等川北特色文化精華。二是陰平古棧道。為古代出入西北的主要通道,是三國時期魏蜀爭戰的主戰場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通道。諸葛亮曾派兵把守,後鄧艾率軍自陰平道經摩天嶺“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從而滅蜀。道上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熊貓保護區唐家河就在這條道上。三是米蒼古棧道。為出川又一古道,三國蜀漢相爭古戰場之一。三國蜀漢張飛、魏延曾在此與魏軍多次大戰,魏大將張合在此戰死。米蒼道曆史文化遺蹤眾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城山亦在此道上。
由於地處與中原、西北接壤之要道,漢、氐、羌、回族雜居區,受甘、陝相鄰地區生活習俗影響等原因,故鄉廣元民間習俗帶有一些西北地方的生活習慣,比如平時喜好麵食、蒸饅頭、包子等等。
故鄉春節民風民俗,既有節前備辦年貨,殺豬、羊、免、雞等,製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走親訪友拜年,祭祖等中國傳統風俗習慣。同時,也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
比如,除夕祭祖也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前,家人會帶上鞭炮、香燭、冥紙等,有的地方還會帶上煙和酒,到逝去親人墳前祭奠,以表對親人的哀思。家家都十分重視除夕晚上全家團圓,老一輩人常說“討口子都有三十夜”。除夕要守歲,坐在火盆邊,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電視節目,邊擺龍門陣,邊打麻將或樸克,一直玩到天亮。夜裏淩晨十二點整,每家每戶還要放鞭炮接灶神和財神。整個除夕夜,家裏燈火通明,以免灶神、財神進門打黑摸。
大年初一是農曆新年第一天,禁忌較多。為了圖個好兆頭,大年初一不掃地、不吃酸菜、不將洗臉水漏到地上,還不“走人戶”,早上要吃紹子麵、吃湯圓。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大年初三女婿和女兒看望老丈母,大年初五“五窮日”,不出門走親訪友,大年初七人過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些地方還有“七不出門,八不歸”的風俗,正月十五過元宵,正月十六過大年。此外,廣元還有以紀念武則天為核心,延續近千年的“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即女兒節習俗,這可能是國內少有的、獨特的地方女性特色文化傳統。整個春節期間,大街小巷、鄉鎮村社,隨處可見以燈戲、儺戲、各種燈舞、木偶、皮影演出為主的節慶演出。牛頭山、天曌山春節廟會等民間活動,規模盛大,形式多樣,民風古樸,總要吸引大批的遊客前往。
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