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鴻雁傳書(2 / 2)

回望中學時代,國家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緩慢變革的時期,社會經濟落後、城鄉收入差距大、就業機會少,在萬分之幾的高考錄取率下,高考錄取和封建社會的中舉一樣,被天下父母和學子視為改變命運的不二之選,成為慈父母和孝兒女的最大夢想。那時的學校,學費、書本費、飲餐及住宿費用都很便宜,一學期學費也就幾元錢,書本費10多元錢,一碗米涼麵幾角錢,一份回鍋肉伍角錢,高中住宿費還全免。那時全是公辦學校,沒有私立學校和培訓補習機構,老師們都以所教學生成績進步快、優秀學生數量多和班級平均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為驕傲,還不恥於去社會上兼職搞補習培訓掙錢。那時學生不能自主擇校,上課聽學校老師講,下課靠自己專研,不懂的自覺向老師和學霸請教,同學之間常常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和解題方法。那時的師生像父子,學生努力用功成績好老師就高興表揚,學習懈怠怕苦成績滑坡老師就發飆,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學生的成績升降、言行舉止、思想情緒、頭疼腦熱都成為他操心的事。學生既敬畏又尊重老師,在學校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就去求助於老師。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圍繞著升學,學這學那,博文強記,練級創關,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十字路口,無助地靜待學校無情的選撥,各自走向各自的歸屬。多少敬重的師長,一別成永遠。多少臭味相投的同窗好友,從此消身匿跡失去了聯係。多少快樂和美好在困惑和執著中悄然而逝。手握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五味雜呈,有如願以償的歡喜,有如釋重負的輕鬆,有不堪回首的辛酸,有背井離鄉的恐懼,也有前途未卜的迷茫。

在高考後的這個暑期裏,沿著父母帶我們兄弟玩耍曾經走過的路,我獨自遊覽了家鄉的劍門關、翠雲廊、天台山、皇澤寺、千佛岩、南山,它們還是一如既往地讓人流連忘返,而我對它們卻多了一縷離別前的眷戀。時不時還像小時候一樣,晚飯後坐在嘉陵江邊,吹著涼爽的江風,仰望延綿蒼翠的南山,看江水碧波蕩漾緩流而下,看餘輝中魚鷹在來燕塔四周盤旋,看木舟帆船順流而下,看沙歐忽起忽落江中抓魚,看垂釣者靜等魚兒上鉤。時不時還和父母兄長圍著在一起,天南海北的擺龍門陣。偶爾還步入家後麵連綿的山坡,那裏栽滿四季果樹,從小到大,我們一夥哥們常去那兒剜野菜、辦姑姑宴,也順手牽羊吃了很多鮮果。在父母兄長歡喜若狂地邀請親朋好友歡慶我即將到校報到的第二天,我借故獨自出門,去到曾經就讀的小校、初中、高中漫步遊覽了一翻。走過上學的路,站在操場上,望著曾經的教室、宿舍和食堂,任憑思緒在校園記憶裏飛揚。我想,把這些都牢牢地記在腦海裏,也許漂泊在外才不會感覺淒涼。

大學相比中學,學習壓力小了,學習內容少了,同時有很多的協會、活動可以打發閑暇時光。我的大學英語課程是在有30餘名學員的年級英語快班學習,課程由一位美籍交流美女學者和一位本院老師執教,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全英語授課,相對有點吃力。我有幸被選為這個課程班的班長。外籍老師熱情、開朗、大方,課餘時間經常組織班級活動,介紹美國曆史文化、教唱英文歌曲、師生英語交流和組織美國節慶活動PARTY,給我們留下十分美好的回憶。我自己參加了足球隊,加入了柔道協會,還跟同學學下圍棋,練鋼筆書法。當然冬天在溫暖的圖書館和寢室看書、寫信也是我消磨時光的常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