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魚洗淨,把豆腐切塊,準備好蔥、薑、料酒等配料,就開始正式進入做魚湯的步驟了。
我的廚藝說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差。像基本的一些小炒還有常見的個別大菜我都還是會做的。當然,偶爾遇到手生的菜式,憑著多年積累起來的做飯經驗,我也能馬馬虎虎憑自己感覺做出來。
經過多年實踐,通過做菜一項手藝活動來說,我深刻地明白了“熟能生巧”這一經典道理。
果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啊。
電飯煲的透氣孔飄出白色霧氣,清淡的飯香告訴我飯馬上就要煮好了。
鍋裏的鯽魚湯已經開始發白,原先的清湯寡水已經漸漸變成了奶白色,飄出一陣陣的香味。
我舔了舔嘴唇,做個菜快把自己給饞死了。
豆腐已經切好成塊,我將它們盛起都放進了鍋裏,然後轉了小火再煮個幾分鍾。
做菜的時候忽然想起了我奶奶,說起來我的一手廚藝都是我奶奶調教出來的。
那時候還是我剛剛上大學,有個暑假回家,奶奶腰疼疼的不能動,整個人好像一下子就萎縮了,變得小小的,像個不能碰的玻璃娃娃。
爸爸媽媽要工作,家中弟弟妹妹都還小,我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
我的奶奶有一雙巧手,一雙勤勞的巧手,再普通的食物到了她手裏總能變著法的美味起來。
從前我小,我是她眼裏的小孩子,從來都是她做好吃的給我吃。如今我長大了,她成了我眼裏的小孩子,我也想變著法的做好吃的給她吃。
奶奶口味淡,吃的都是些尋常家常菜,我搜搜菜譜,她再指點指點我,倒也能應付過去。久而久之,那些家常小炒我也就無師自通了。
隻後來有一天,奶奶躺床上和我說想喝鯽魚湯真把我給難住了。我從沒做過鯽魚湯,且我最討厭碰那些滑溜溜的動物……
我神思一晃神遊到從前,再看現在,鍋裏的豆腐背鼓出來的湯泡泡頂著一動一動的,而我也已經能熟練地洗魚做魚湯了。
可見,為了在意珍惜的人,那些曾經的害怕和抵觸也都可以變得不值一提。
飯已經煮好了,魚湯臨出鍋時我往裏加了一小勺鹽,然後才算結束。
我把菜都端上桌,熱騰騰的香氣頓時飄蕩在客廳裏。
我招呼老師來吃飯,老師還給我拿了一罐鮮橙汁。
“這個太涼了,您感冒就別喝了,我做了鯽魚豆腐湯,您喝這個湯吧。”
老師看我說:“拿給你喝的。”
我啊了聲。
“你不是喜歡喝這個嗎?”說完又道,“我又不是你,像個小孩子似的。”
我嘿嘿笑了:“還是老師您對我好。”
老師無奈地對我笑了。
我們倆人對坐吃飯,老師吃飯的時候一般是不說話的。但今天,大約是我手藝漸長,老師喝著湯忍不住還誇了我:“手藝又進步了。”
我笑,盯著她道:“是吧是吧,我也這麼覺得。等以後我要是失業了,就開個小飯館,專門做家常菜。”
老師哭笑不得地看著我說:“真不會說話,失什麼業!”
我嘿嘿笑,也舀了一勺魚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