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智能培養:在遊戲與娛樂中健康成長(5)(1 / 3)

第一種:出牌比大小。爸爸或媽媽和孩子各有一半牌,每次雙方各抽出自己手中一張牌,將其反扣在桌上,然後數一、二、三,同時把桌子上的牌翻過來。比較這兩張牌的數字,若是一樣大的,就各自收回牌,若不是一樣大的,小的牌被大的牌吃掉,兩張牌都歸數字大的人所有(這兩張牌不能再用來出牌)。直到把雙方的牌都出完,最後誰的牌多誰就是贏家。

第二種:翻牌比大小。將牌平均等分,而後將其反扣在桌上,爸爸或媽媽和孩子各翻一張牌,比較牌的數目,若是一樣大的,就仍翻轉回原處,若不是一樣大的,就大牌吃掉小牌,這兩張牌都歸翻大牌的人。直到把反扣的牌都翻完,依照以上的慣例,誰的牌多誰贏。

不過,兩個遊戲的共同之處就是:每次比較兩張牌的大小時,要讓孩子念出牌中的數字,說說幾比幾大,幾比幾小。

遊戲2接龍

目的:認識相鄰數關係

玩法:

第一種:將牌中的4個“7”並列擺出來,然後爸爸或媽媽和孩子各取一半牌,雙方輪流出牌,以“7”為中心,按數的相鄰關係接龍,如“7”的上方接“8”,“7”的下方接“6”,每個“7”都可以接龍。每次隻能接一張牌,無牌可接就由對方接著出牌,直到把所有的牌都出完,誰的牌先出完,誰就贏了。

第二種:先分牌,雙方各一半,誰有紅桃“7”就先擺出來,然後輪流出牌接龍,無牌接龍時可以出“7”,若無牌接龍又沒有“7”,就由對方接龍。每次隻能出一張牌,直到把4條“龍”都接完,誰的牌先出完誰就贏了。

提示:出牌接龍時,最好說說接龍的兩個數的“大1”、“小1”關係,如出牌“9”接在“8”的上麵,就說:“9比8大1個”,有利於孩子認識相鄰數關係。

遊戲3配對子

目的:認識數字,比較數量的多、少和相等;培養記憶力。

玩法:

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將撲克牌反扣在桌子上,一行一行對齊。

爸爸或媽媽和孩子輪流翻牌,每次隻能翻兩張牌,可以同時翻兩張,也可以一先一後翻牌。

若翻出的兩張牌數目不同,比如一張是“4”,一張是“7”,故不能用來配對,所以依然將牌翻轉放回原處。

若翻出的兩張牌是相同數目的,如都是“3”,翻牌的人就可以將兩張牌配成一對,歸自己所有。

幾個人輪流翻牌,直到把桌上的撲克牌都配成對子後,然後比一比,誰配成的對子多,誰就贏了。

在此過程中,當翻出來的牌不能配對時,提示孩子記住牌的數目和所在位置,使他逐漸能有目的地尋找。

用紙玩出新花樣

紙類遊戲可訓練寶寶手眼之間的協調能力、鍛煉雙手的開展精細動作、促進腦功能的健全與成熟,還可使幼兒初步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能力,從中得到樂趣。

紙可用來折、卷、貼、畫、撕、扯、拉、揉、剪,可以被折成立體的,也可以是平麵的;可以是白色的,也可以是五顏六色的;可以光滑,也可以毛糙。總之,可以通過你和寶寶的無窮想象力,讓紙幻化成無數的形態,讓寶寶獲得樂趣。下麵介紹幾種玩紙的方法:

遊戲1撕紙

嬰兒滿6個月以後,往往會出現撕紙現象,其原因是想通過自己的手改變某些事物,滿足其新奇感。此時,他們的手部動作漸趨精細,手眼協調能力也基本具備。當幼兒發現通過自己小手可以改變紙的形狀和發出撕紙聲響時,會感到歡樂和驚喜,他會樂此不疲。

撕紙,一方麵可以鍛煉孩子的手部肌肉,另外一方麵還可以豐富孩子的聽覺。有的父母可能會擔心,讓孩子撕紙,家裏的書刊雜誌就會遭殃了。事實上,孩子1歲前,活動能力有限,活動範圍也很小。隻要把一些重要的書報雜誌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就可以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同時,可以教孩子閱讀,讓寶寶分清有些紙是不能撕的。

1歲前,寶寶撕紙的時候父母應該陪在身邊,當心寶寶把紙塞進嘴裏。等到孩子2歲時,撕出的紙條已經越來越細了。這個時候可以教孩子撕出形狀和花樣。到了4~5歲時,寶寶就可以用撕出的紙拚出畫來。

遊戲2貼紙

在紙上大致畫一個臉的輪廓,然後將眼睛、鼻子、嘴巴分別剪下來,把寶寶眼睛蒙上,然後讓他通過大致的估算將眼睛、鼻子和嘴巴等身體部位還原。這樣的遊戲可以鍛煉寶寶的目測和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