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好人緣對孩子的成長和成功都至關重要(1)(1 / 3)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幾乎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人緣。這樣孩子才會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獲得支持、幫助及敬仰,快樂、友誼、成功也就隨之而來。

1有夥伴的孩子最快樂

有一份對200位家長作出的有關“幸福感”的調查顯示,有一多半家長都認為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這說明家長們已經開始關注孩子的個性、交往能力等因素在其成長中的作用,衡量孩子出色與否的標準也不再隻是成績的好壞。

一位家長風趣地調侃道:“現在國家都講究要增強軟實力了,人際交往能力就是‘軟實力’。孩子以後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沒用。”

的確,如何與人交往是“要花一生學習的功課”,小時候打好基礎,以後才能從中獲益,否則,將會產生對孩子不利的深遠影響。

陳黎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他性格內向而沒有什麼朋友,平時常常一個人鬱鬱寡歡。看著別的同學三五成群熱鬧非凡,他就會想起父母說的話,“在學校光湊在一起瘋玩有什麼用?考上重點高中才是真本事。”

所以,在這個寄宿製初中,陳黎一門心思投入學習,從來不過問其他人的事情。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初一期末考試,他考了全班第一名。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陳黎心裏當然美滋滋的,但卻沒有一個同學過來祝賀他,連一個羨慕的眼神也沒有,這讓陳黎心裏很不是滋味。

晚上,在宿舍裏,陳黎下鋪的同學拍著陳黎的肩膀,開玩笑地說:“小樣兒,考了第一名也不請客?”陳黎本來就討厭別人動手動腳,又聽他叫自己“小樣兒”更是來氣。“你才小樣呢,有本事你也考第一名!”陳黎一句話讓下鋪同學一時啞然。從那以後,寢室的同學都像避“瘟神”一樣遠離陳黎,有的同學還故意以小但足以讓陳黎聽到的聲音說:“人家是高才生,咱們和他不是一個檔次的。”

一段時間後,陳黎才得知“小樣兒”這個詞沒有惡意,隻是個玩笑話。但為了麵子,陳黎沒有向下鋪同學道歉。由於性格上的原因,陳黎給自己築起了一堵牆,同學們離他越來越遠了,他連心裏話都不知道跟誰說,幹啥都是形單影隻。雖然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但是他卻很少感到過快樂。

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可貴的,它會讓孩子銘記一生。即使孩子沒有結交知心朋友,但起碼也要與大家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樣他的學習和生活才會充滿樂趣。

每個孩子都想建立好人緣,這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求。當孩子看到小夥伴們都跟別人玩,而不跟自己玩時,他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失落之中。因此,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用良好的品德、寬廣的胸懷和真誠的為人去換取好人緣,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快樂地成長。

作為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作好物質供應,對於孩子能否有好人緣也需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你應該與孩子及時溝通,看看他是不是在人際關係上遇到了麻煩。

玲玉的父母從小就很疼愛她,常給她買漂亮的衣服和昂貴的玩具,但因工作忙碌,陪伴玲玉的時間少,所以玲玉就總是一個人看電視、玩玩具。

上學後,孤獨慣了的玲玉因不太懂得如何跟同學說話、相處,也不知如何與他人分享,很不受歡迎。同學看她長得漂亮,用的文具很昂貴,以為她很高傲,也不想和她來往。久而久之,玲玉愈來愈孤獨,開始討厭上學和學校生活。

孤獨的童年是痛苦的,沒有快樂的學習生活是枯燥的。處於成長中的孩子,若是離開了快樂的養料,必然會使其性格受到不良的影響。許多孩子從小就孤僻、自閉,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矯正,長大後就形成了性格缺陷,嚴重影響了孩子與人交往和相處的能力,使孩子感受不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人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們也有與人交際的心理需要。因此,父母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如果你希望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與人和諧相處中學習和生活,那麼就要重視培養孩子結交人緣的能力。因為隻有當孩子擁有了好人緣,孩子才會在與人交往中感受快樂。

2善於交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父母常常在腦海中勾畫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形象:職場中應對自如的管理人士、商場中口齒伶俐的談判高手、叱吒風雲的企業家、深得人心的政治家……不可否認,這一切的成功都需要孩子具備很強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