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孩子驕橫怎麼辦(1)(1 / 3)

父母都對下一代給予了厚望,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和高貴的氣質,但往往教育不得法,結果用大量的金錢培養了一群驕橫的“富二代”“官二代”,成為社會的隱憂,家長的負累。

養育孩子,讓他有一個好的品性修養遠比考個好分數有價值。而這與父母的地位、財富無關,需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正確施教。孩子的個性氣質,有很大一部分由先天因素決定。作為最了解他的爸爸媽媽,你對孩子的氣質,應該及早去考察。看他是強悍還是溫柔,是勇敢還是羞澀,是慈和還是殘忍,是開朗還是緘默。

官二代,富二代

我的朋友陳希和她先生早年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家小公司,近年來生意蒸蒸日上,滾雪球般越做越大,家裏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為了讓兒子明白金錢對於現實生活的重要意義,從兒子很小的時候起,陳希就開始注意培養兒子對物質的感情。每給兒子買一件新衣服,陳希都會告訴兒子衣服的牌子和價錢,並傳授兒子:“窮人是買不起商場裏的衣服的。”每次開車去接兒子放學,陳希都會指著車窗外開著電動車接小孩的家長,對兒子說:“如果爸爸媽媽沒本事的話,你也隻能坐兩個輪子的車!”兒子上了初中後,陳希就開始給孩子訂閱名車雜誌。

在陳希的“精心栽培”下,兒子很快上了道,經常在同學麵前炫耀:“我這件衣服是剛出來的新款,才700多塊!”他平日裏待人傲慢,什麼都喜歡以錢來衡量,常常譏諷家境普通的同學。有一次與同學發生爭執,他二話不說就動手砸了對方的電動車,老師知道後要他道歉並賠償同學的損失,他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輛破車嗎?我爸隨便一個單子就能賺十幾萬!沒錢就別跟我鬥,我玩得起!”

孩子的行為都與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任何父母都不會指使孩子作惡,但父母的某種意識,經過孩子單純思維的發酵,便可生根發芽,結出惡果,這是有悖於父母的初衷的。我想,陳希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讓孩子明白要通過努力積累資本才能衣食無憂。問題在於,她的一些做法有點過了。處處以物質刺激孩子,隻會使孩子變得虛榮、貪圖享受;而熱衷於與生活不如自己的人進行對照,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因而變得自大傲慢、不尊重他人。

談到孩子成才,很多父母都會將其與“考名校”“高學曆”聯係起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往往注重挖掘孩子的特別之處,希望孩子鶴立雞群,卻忽略了對孩子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教育,導致孩子缺乏禮儀常識,並在性格中出現驕傲、任性、蠻橫等缺陷。這些特征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驕橫,可以說是現代孩子性格的通病。

孩子成才,從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並非考個好大學這麼簡單。我們始終認為,孩子成才的前提是成人,成才的過程,就是他養成良好的品行修養、生活習慣和規則意識,形成合理的行為規範的過程。一個謙遜有禮、不嬌蠻耍橫的人,才有一顆虔誠的心,去感悟生活,認識世界。

研究者發現,孩子驕橫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有後天的教育因素。大多數父母對驕橫的孩子表現出屈從,孩子抓住父母的這一弱點,把驕橫作為控製父母的一種手段,無形之中形成了不良習慣。還有的父母對孩子不講究教育方法,一味渲染地位、權力、金錢的優勢,讓孩子產生一種優越感,變得目中無人。

我們可能都親身經曆過這樣的事情:小時候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小孩子一旦被欺負了,便會拋出“我爸是警察”“我爸是局長”之類的話。隻不過這是從一個小孩子嘴裏說出來的,沒人會當回事兒。但事實上,這些話反映了一種社會現實:在現今社會中,有些人手中掌握著權力,能夠對那些沒有權力的人實施一種“隱性暴力”。

除了權力,金錢對教育的潛在影響力也非常大。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通過努力獲得了巨大財富,這些第一代真正從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富人,他們往往有著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奮發向上等特質。因為經受過貧窮,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不想再讓下一代重複貧窮的生活,所以加倍疼愛孩子,甚至變成了溺愛。“富二代”就是在這種優渥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