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的說話習慣(3)(1 / 3)

初二的時候,敬文在班裏競選班幹部,他在台上的演講非常精彩,但是因為站姿不好,而且說到激動的地方不停地用手拍自己的頭,班裏的很多同學覺得他更適合演戲,而不適合做班幹部。一個同學說:“如果敬文競選小醜,我第一個舉手支持,但是我覺得他不是做班幹部的最佳人選。”這時,敬文才知道爸爸跟他說過的話是多麼有道理……

說話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舉止大方、體態自然,恰到好處地運用肢體語言,那麼這會為他的表達“加分”,人們會認為他說話聲情並茂,聽起來通俗易懂。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說話的時候頻繁地抓耳撓腮、捶胸頓足,會給人留下憤世嫉俗的印象,或讓人覺得矯揉造作,很容易讓人誤解。

因此,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說話時的肢體語言,特別是手上動作。如果動作過多且不雅觀,例如摳鼻孔、掏耳朵,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些不雅的動作是讓人反感的,並教育孩子改掉這些不良習慣。

孩子說髒話惹人怒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表達能力一天天增強,你一定會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可是有一天,孩子一句髒話脫口而出會讓你感到震驚,然後你感到難以接受。例如,當發現孩子賴床時,你像以往那樣去掀開孩子的被子,孩子卻不再像以往那樣和你逗,而是說:“你有病啊?”這時你的心或許會感覺冰涼。性子急的家長可能二話不說,一個巴掌打在孩子的臉上。但是氣急敗壞有用嗎?

說起說髒話的經曆,劉天宇談到:“我小時候住在工廠區,經常和周圍的野孩子玩,父母對此總是限製我,害怕我學壞了。我有一個幹媽,對我很好,但是出口成‘髒’,父母也不讓我跟幹媽接觸。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是9歲時我還是在不經意間學會了幾句髒話,讓父母大傷腦筋。

“那次在家門口小桌上打乒乓球,一個好球被打飛了,我很氣憤,就狂吼一聲,一句髒話冒了出來。其實我根本沒意識到,但母親馬上把我叫到屋裏。母親顯然非常憤怒,她嚴厲地問我:‘剛才你說了句什麼?’我惶恐地看著她,不知所措。‘你真有出息,居然會罵髒話了!平時我和你爸是怎麼教你來著?’這時我想剛才說的起那句髒話。在母親的責罵中,我始終悶不做聲,苦苦回憶著自己從哪裏學來的那句髒話,又如何隨隨便便地掛在了嘴邊。

“母親說:‘如果我下次再聽見你罵髒話,哼!你等著瞧吧。’母親喘了口氣,寬大為懷地放我出去繼續打乒乓球。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很快我又忘掉了教訓。沒過幾分鍾,我又打飛了一個好球,不知不覺中我竟然又冒出了那句髒話。

“話剛離口,我的臉色立刻白了。果然,母親衝出來揪起我的耳朵把我往屋裏拽。我知道自己犯了家法,隻是號啕而已,再不敢狡辯。母親狠狠關上門,拿出棍子將我痛打一頓,接著罰我跪地一個小時。我痛苦極了,心裏覺得冤枉——我真的是不知不覺脫口而出啊!‘把腰挺直!頭抬起來!眼睛看著我!’母親不停地糾正我的跪姿。

“這次教訓後,我說話的時候都會緊張地考慮半天,生怕說出髒話。雖然母親沒有在一旁監督,但父母的教育很早就讓我明白,髒話可恥,鞭子可怕。”

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說過髒話。孩子說髒話的情形大約有以下幾種:脫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發泄不滿;覺得好玩,有口無心。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偶爾說點髒話,並不要緊,因此疏忽了教育和管理。而另外一些家長卻把孩子的髒話視為洪水猛獸,就像上文中的那位母親那樣,嚴厲懲罰孩子。

教育孩子是應該講求藝術的,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會讓孩子的髒話泛濫成災,到時候更難糾正過來。開口髒話、閉口髒話的孩子,縱使口才再好,也不會有感染力。過於嚴厲也行不通,一些孩子因為說髒話被父母打怕了,一說話的時候就感到心裏有疙瘩,不能暢快地表達自己,導致了語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