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安然事件的審計獨立性分析
審計廣角
作者:李欣
摘要:審計的獨立性是確保審計質量的必要前提,也是注冊會計師這一職業的靈魂所在。本文通過對安然事件的回顧,分析審計獨立性缺失對這一事件爆發的推動作用,從而引發對審計獨立性的思考。針對安然事件中所體現的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內外矛盾因素,文中提出了建立審計師定期輪換製度等四項增強審計獨立性的具體改進措施。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安然事件
一、獨立性基本概念
曾任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職業道德委員會主席的托馬斯·G·希金斯在1962年將獨立性概括為兩種:一種是實質上的獨立性,另一種是形式上的獨立性。實質上的獨立性,又稱精神上的獨立性,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委托業務的時候,不受外界因素的約束、幹擾,要時刻保持無私的意識;形式上的獨立性要求審計師保持一種超脫於被審計單位的姿態。
二、安然事件—獨立性缺失的嚴重後果
(一)安然事件——彌天大謊
安然曾名列美國500強第7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並且被稱作“美國新式工作場所的典範”,《財富》雜誌曾連續六年評選其為美國最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它的股價最高時達到90美元每股,總市價達到700億美元。
2001年10月,安然公司公告稱第三季度虧損6.18億美元,其中,處理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損失占5.44億美元;11月,安然公司承認1997—2001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失實嚴重;12月,申請破產保護。
(二)安達信的審計情況——缺乏獨立性
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由安達信審計其財務報表。但是安達信除了為安然公司提供審計服務,還為安然提供谘詢業務,甚至幫助安然公司代理記賬,這使得安達信與安然公司關聯過於密切,也使審計缺乏必要的獨立性。
安達信1997—2000年連續四年為安然公司的審計報告發表無保留意見,以1997年為例,安達信提出的審計調整金額為5100萬美元,占當年安然淨利潤的48.6%,在被安然拒絕調整的情況下,安達信仍然發表了無保留意見,這嚴重違反了審計準則的規定。1999—2000年,安達信還主要針對安然公司的開辦費及部分能源合同所涉及的會計政策的變更進行了解釋性說明。2000年,安然公司發布了內部控製能夠保證財務報表可靠性的聲明,安達信也對其出具了認可的評價報告。
三、安然事件引發的審計獨立性思考
(一)審計職業內在與獨立性相矛盾之處
會計師與委托人的利益關聯。會計師的很大一部分收入直接來自委托企業。與企業保持密切關係從職業的角度來說顯然非常重要,這也是是公共會計和審計活動的明顯特征,甚至是這一職業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