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析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2 / 2)

在進行會計教學時,往往由於實際情況的不同,對誠信也就沒有準確的定義,這便導致了每個人對誠信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當前社會發生的誠信案例進行討論,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再通過辯論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自主的進行材料的組織、觀點的確立,以及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等,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會計誠信內容的認知度。

四、會計教學中對誠信教育的補充

在會計教學中,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補充誠信教育。在會計教學中,其包含的文化底蘊具有了根本性,對人的影響力是長期的,所以在形成時不僅需要逐步的積累,也需要文化氛圍的熏染。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在我國誠信是道德的範疇,也是我國公民第二個“身份證”,在儒家上講究“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所以,在我國從事會計工作的從業者更需要“以誠立身”。

在會計工作中,很多從業者為了一己私欲,讓個人的利益淩駕在會計工作的原則上,做出了有悖誠信原則、甚至違法犯紀的行為。所以,在教育中就需要教授學生在麵對複雜的社會環境、麵對利益的誘惑時,可以堅持原則,拒絕任何利益誘惑,堅守住自身的職業操守。

五、如何增加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說服力

在我國,會計教育的工作,都是以教師為主題進行開展的,誠信教育工作亦如此。但是,作為一門理論和實際需要緊密聯係的專業學科,其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通過學校到學校的模式發展來的,雖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卻缺少了實踐工作的經驗,在進行誠信教育時便缺少了一份說服力;而且在教育工作中,結合現實的案例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聘請企事業單位中資深的會計從業者走進課堂,利用他們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為學生講解實際的案例,對教育學生培養誠信原則更具有說服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會計專業的職業教育中,誠信教育是會計教學的核心。誠信對會計專業的從業者或者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會計誠信主要包括:行為人在會計工作中,需要誠實守信;行為人提供會計信息需要遵守承諾並遵守會計準則、會計製度以及會計法。在會計教育上,進行誠信教育是傳統教育的範疇,是進行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使受教育者對誠信有一定的認知,並形成誠信道德的情感,達到促進誠信人格和塑造良好的世界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武麗.財會教學中加強誠信教育之淺見[J].科學之友, 2009,(05)

[2]強錦,郭桂花.高校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基於問卷調查的分析[J].財會通訊·綜合(下), 2009,(5)

[3]宋愛華.會計教學中應加強誠信教育[N].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9(3)

[4]劉賢君.強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J].信息係統工程, 2009,(7-8)

[5]李靜.在會計教學中強化誠信教育[J].中國西部科技, 2009, 08(17)